中小企破產高企 待解救眾說紛紜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樓市撤辣太遲,結果效果曇花一現,至今樓價仍跌跌不休,二手樓更是要狂劈價才有成交,業主們可謂一殼眼淚;物業價格大幅貶值,難免影響物業貸款抵押品的價值。作為債權人的銀行,為了保障股東利益,着手追討貸款(call loan),更有新盤發展商按合約追討撻訂買家差價。此情此景,恐怕等不到減息,更多企業和物業投資被迫「爆煲」。
經濟持續低迷,中小企破產不斷。本港上月最新有780宗破產呈請,較去年同期的662宗,按年上升逾一成七。而法院破產令更達809宗,按年上升近54%,按月上升143宗。至於強制清盤呈請宗數及法院發出清盤令的宗數,按年分別上升約58%及一倍。破產數字高企,試問政府如何說服港人對經濟前景保持信心,以及香港已「由治及興」?
面對高息環境,樓價繼續下滑,市民按揭遇上困難,很多中小企反映面對融資困難,被銀行要求提早還款或加按資產。有身兼行會成員的議員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未來數月是業界生死存亡的關鍵時間,存在很多變數,受到地緣政治、美國大選等因素影響,很多來港投資人士正猶豫作重大決定,商界感到被動。他同時指出,中小企最緊張流動資金,希望政府和金管局出手幫助業界,亦希望銀行嚴格跟隨政府早前推出的指引,如果客戶按時供款,銀行就不要「call loan」要求提前還款,又強調「並非要求政府派糖,但關鍵時刻要為中小企給予氧氣」。
有論者指出,經濟差,銀行不在落雨時收遮,還叫銀行嗎?而金管局予銀行的指引亦無約束力,只建議銀行應如何如何;然而,銀行的精算師、顧問及決策者,會就市場前景、自身風險、管理等作出相應措施,譬如收緊按揭或call loan,因應市況規避風險亦是應有之義,否則銀行不如直接變做慈善家!可見議員之呼籲,銀行未必聽得入耳。
有工程界立法會議員說,工程建築業的長遠工作量足夠,每年公私營市場總工作量龐大,對整體經濟增長非常重要,有助帶活不同行業。不過,香港疫後復甦沒有想像中快,加上內地經濟亦有各方面問題,導致本港部分建築公司要減薪,亦面對資金周轉問題。是以認為在私人市場低迷下,正是政府工程加快上馬的時候,無奈政府的審批程序複雜,導致成本增加。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另有見解,指私人市場項目大幅減縮,即使政府工程項目涉及銀碼大,但大多為地盤平整工程,對顧問需求有限,工作量未必足夠分配,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將部分工程外判,將學校或政府建築物等項目交予業界,增加工程量,又說政府在疫情期間曾推出2%或3,000萬元封頂的工程預先付款,建議可以再作放寬,令業界有更好的資金流。
議員們為政府「拚經濟、惠民生」獻謀提策,眾聲喧嘩,其情頗「肉緊」,甚至認為借助大熊貓盈盈誕下龍鳳胎,可以發展「大熊貓經濟」。經濟低迷破產個案急升,如果熊貓幫到手,當真要當佢神咁拜囉,而一眾高官可以休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