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停戰背後

在烏克蘭戰爭裏,烏國政府和軍隊,包括新納粹主義分子,都只是美國的棋子,任它擺布。戰爭初期,烏國還有戰場上的主導權,當北約僱傭軍成了烏軍主力,北約便完全接管了戰爭的指揮。烏克蘭政府變成公關籌款機器,烏軍則成為戰爭的炮灰,不單止要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烏克蘭即是要滅族),還要最後一塊土地也要賣掉,以換取軍火武器作戰。澤連斯基政權是把整個烏克蘭民族與國土押上,但如果落敗,他們可搖身一變成為美國人,與烏克蘭的毀滅脫關係。
烏戰是服從美國摧毀俄羅斯的長期戰略目標,但同時加上另一個較短期目標──壓榨歐盟,使之不可與俄羅斯合作,更要把戰爭的代價壓在歐盟身上,使之沒法復興,只能在美國的控制和剝削下,服務於美國的全球霸權主義。
具體至烏戰,背後利益是美國的軍工工業、能源工業和金融體系。戰爭產生的軍工需求,主要由美國財政發新債來支付,金融體系受益。摧毀了俄、德的天然氣銷售,取代俄國對歐洲的油氣供應,美國能源企業便大得益,並以歐洲市場作為基礎,與中東爭奪國際市場的主導權。這同時與美國的金融集團有關。戰爭擴大,對這三者利益有利。故此,美國內部有強大戰爭的要求,與美國精英的霸權主義戰略和美國民眾的民粹主義脗合,增強美國朝野上下的好戰傾向。
不過,即使停戰,對這些利益依然有利。停戰表示打不垮俄羅斯,要加強軍備以對付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投入只會加強,一是國防科研,二是擴大軍工的生產能力,三是建設新型武器,四是儲備彈藥。停戰還可迎來軍工的大擴張。停戰進行重建,美國政府與金融集團便可要求烏克蘭割地抵債,以及把政府收入撥入還債之列,金融業務當然有大得益。停戰還可重建歐洲油氣供應。戰爭已把烏克蘭國內大部分管道等破壞,需要重建,重建也必然把北約控制區的能源設施盡送給美國企業。美國政府也正與烏克蘭政權商討開發歐洲最大的稀土礦產,以削減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
於是,農產、礦產、能源、金融都會歸入美國手裏,中短期內,得益會勝於戰爭帶給國防工業的利潤,且少了用擴大國債支付的負擔,也適合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政府的政策,能減國債而不損有關利益,且避免金融危機的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