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不宜誇大奧運效應
每屆奧運會舉行期間,輿論都會關注對主辦國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也不例外。法國一間研究機構近來公布的報告就預測,巴黎奧運會的門票和轉播權收入,加上遊客增加帶動旅遊業,將為法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貢獻0.3個百分點。不過我覺得這個分析過於簡單。
說起奧運的經濟效應,其實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奧運舉行前。主辦國為了準備奧運投放大量資源,帶動經濟快速增長。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據國家統計局預測,中國取得奧運會主辦權後,在2002年至2008年的7年內,每年的GDP因此額外提高了0.3%至0.4%。
第二個階段是奧運會舉行期間。由於奧運是全球民眾最關注的盛事,大批遊客到訪主辦城市,大大刺激旅遊業,並提振當地經濟;而主辦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在國際上的聲望將得到提升。伴隨奧運會的巨大影響力,主辦國的國民也會出現自豪感。這是一股無形的收益,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但第二階段的奧運效應只有短期作用。隨着主辦國的奧運聖火熄滅,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全球關注的焦點很快轉移,與奧運經濟相關的商業投入也隨之轉移。另方面,主辦國對奧運經濟往往預期過高,一些項目盲目投入資金,開始帶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未竣工項目很容易出現爛尾風險,或導致主辦國經濟下滑,出現所謂的後奧運效應。
從歷史上看,後奧運效應的影響比前兩個階段更大。所以近年各國申辦奧運會的熱情已沒有以前高漲。不過普通民眾往往只看到奧運表面的熱鬧,誇大奧運的正面影響,而忽略其負面風險。我們應客觀看待奧運效應,才能促進奧運會持續地發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