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四業難 青年悲觀前景 支援被批僅口號動聽

不少調查結果指年輕人對前景不樂觀。 不少調查結果指年輕人對前景不樂觀。
不少調查結果指年輕人對前景不樂觀。
議員促創造環境 予平等機會比併
年輕人面對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等「四業」困難,對前景不樂觀,政府則表明加強青年工作。有議員直指政府除了有動聽的口號外,亦希望真的能為新一代創造環境,例如能否開拓更多工科行業、解決住屋問題,以及拓展國際和世界新興產業的視野,以拉近起跑線的距離。
議員江玉歡日前在社交平台貼文,指青年問題近年浮現,以往慣用過往成長的一套放在現代年輕人身上,學校學的與實質工作有很大落差,讀唔成書的欠缺出路,重文不重武。到了科技時代來臨,傳統金融服務業受到挑戰,普通文科行業如老師、專業人員、研究員等工作不再是以往的優差,年輕人像失去了方向,出路減少,再加上生活艱難、租金上升,生活環境狹窄,就算中產年輕家庭也覺吃力,若政府真的想為年輕人做多一點,也是相當應該的。
她希望政府除了有動聽的口號,真的能為新一代創造環境,除了金融及服務業,能否鼓勵及開拓更加多的工科行業、解決年輕人的住屋問題、擴展年輕人在國際及世界新興產業的視野、真正開放胸懷,用心聆聽及了解他們所想,公平地給予各級別各階層年輕人平等機會,讓年輕人的起跑線拉近一點。
留守長者全球普遍 港特別孤獨
對於有調查指部分港人移民後,留守的長者易患上抑鬱症。她認為這個多少與3年封城有點關係,而放下長者,臨走前一天才告訴他們固然不對,但如果子女正常到其他地方發展,父母選擇在原地生活,這個現象其實在世界其他地方也非常普遍。問題在於為何長者會特別孤獨,這是否與我們的3年疫情、家庭教育、居住環境、社區發展、退休保障及年齡、長者福利等也有關係?
她舉例,在歐洲及新加坡,長者擔任店員及其他崗位非常普遍,長者坐輪椅或扶着步行架在城內游走亦經常有,他們仍然在某程度上透過工作或社區參與保持健康的社交生活。香港的長者人口正在膨脹,怎樣改善長者的生活,令他們不覺得成為家人及社會的負擔會否成為政府未來施政的重點呢?如果單從福利看長者問題,只會把社會問題福利化,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社會資源緊絀,加大各持份者之間的矛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