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筆下風雲:西方的眼紅與偏見

中國雄霸跳水界多年,最矚目是年僅17歲的全紅嬋,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奧運「三金王」。她在10米台決賽第一跳更獲得所有評判一致給出10分,公開「處決」所有對手。不過,部分西方選手對此不以為然,言行充滿酸味和偏見。
德國選手Timo Barthel曾說,「中國選手住在一所寄宿學校,一個房間有4個人,每天訓練12小時,他們除了跳水可能其他事都不知道。他們不像我們一樣有私人生活,和女朋友出去食雪糕、去餐廳、陪伴家人,有時他們3年都見不到家人。」他直言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你想為了獲得金牌而擁有這樣的生活嗎?」揚言即使沒有拿到獎牌,但已對成績感滿意。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放諸四海而皆準。中國運動員經過刻苦訓練才有今日成就,這是實情,但將他們的努力付出說成是非人生活、對其他事一無所知,則未免過於偏見。例如10米台跳水摘銀的陳芋汐,3歲已接受訓練,現時是上海同濟大學的學生。同濟大學在全國排名十大以內,在QS也有排名,誰能說她甚麼事都不知道?
誠然,中國過去的舉國體制,運動員要全身投入受訓,私人時間必然減少;但隨着國家愈來愈開放,運動員也有許多商演機會,肯定不可能連跟家人見個面、跟朋友食個飯也不准,毫無私人生活。西方運動員顯然對中國運動員仍停留在過去的刻板印象,一味以為中國不人道,說到底無知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每塊獎牌背後都反映運動員投入了多少努力,德國運動員在跳水方面無法取得突破,正是技不如人又不肯咬實牙關下苦功所致。說到底,用貶低中國選手、貶低金牌價值來為自己開脫,已成西方甩鍋慣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