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日均36宗中伏 唔扮親友扮客服 套料清空戶口積蓄

今年上半年共錄得逾4.5萬宗罪案,當中四成四為詐騙案。 今年上半年共錄得逾4.5萬宗罪案,當中四成四為詐騙案。
今年上半年共錄得逾4.5萬宗罪案,當中四成四為詐騙案。
詐騙之都半年失45億 藏身海外難打擊
騙徒橫行,香港恐淪為「詐騙之都」。執法部門昨日公布香港上半年罪案超過4.5萬宗,較去年同期上升5.6%,詐騙案升勢驚人,今年上半年已有接近兩萬宗,佔整體罪案近44%,涉騙總金額更高達44.8億元,增幅高近67%,當中又以投資騙案最高,達15.5億元。騙徒頻頻得手,與騙徒不時變招有關,執法人員警告本港今年開始出現「假客服」騙案,單是7月已突破千宗,每日平均近36宗,為了加強對騙徒的阻嚇力,部門已主動就幾宗詐騙案向法庭申請加刑。議員葛珮帆認為,本港對詐騙案的懲處及罰則具有一定阻嚇力,惟不少騙徒藏身海外,難以緝拿及懲戒,而互聯網的暗網又有詐騙一條龍服務,其「供應鏈」包括騙案劇本、假身份、受騙人資料一應俱全,這也令本港以至國際騙案數字飆升。
分析過去兩年的上半年,詐騙案件均分別上升52%及42%,鑑於電騙、網騙等各類騙案叢生,執法部門近年已重點打擊騙案,又提高市民防騙意識,惟騙徒亦不斷應變,行騙手法不時推陳出新,例如以往電話騙案常見的「猜猜我是誰」,在部門打擊及宣傳下減少,今年已變身,出現「假冒網購平台、支付平台、電訊公司等客服」的新手法,相關變化亦帶動整體騙案上升。
翻查資料,本港詐騙案自3至4年前開始上升,但部門的整體破案率就相應下跌,由2021年上半年的35.7%,跌至今年同期的26.3%,部門亦特別列出撇除詐騙案後的破案率為44%,反映詐騙案急增導致破案率低下。
訛稱曾購收費服務 協助取消
新型「假客服」騙案上月就有1,111宗,今年首7個月累計則有2,716宗。騙徒會假冒網上購物平台、支付平台或電訊公司的客服人員,聲稱受害人購買了其收費服務,受害人否認後,「假客服」就會聲稱可以協助取消服務,並將電話轉駁到另一位由騙徒扮成的「假銀行職員」,誘騙受害人交出網上理財用戶名稱、密碼及驗證碼,以盜取帳戶內的資金,又或者誘使受害人將款項轉帳至指定戶口。
議員葛珮帆指出,現時詐騙罰則不低,最高可判處監禁十多年,相信對本地人有一定阻嚇力。不過,騙案頻生主要原因是海外出現詐騙集團,要將相關人士一網打盡有難度。由於相關集團使用非本地電話卡,就算實施實名登記亦無礙他們行騙。
暗網現「供應鏈」 詐騙成本大減
她又提到,近年暗網上出現「詐騙供應鏈」,由騙案的整個劇本、騙徒要假扮的身份、相關的相片,至到行騙對象的名單及電話均有販售,加上近年不少全球性資料外洩,市民資料、電話隨時已經在黑市流通,令詐騙難度及成本亦大大降低。葛續指,執法部門近年有與內地及國際執法機構交換資訊,亦有提供防騙資訊平台,而私隱署亦計劃修訂《私隱條例》,加強企業對市民資料的保障。不過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她認為市民亦必須提高警覺,留意新型騙案資訊及提醒親友,為自身及身邊人作最後把關。
上半年整體詐騙案涉款總金額高達44.8億元,較去年同期飆升近67%。上半年整體詐騙案涉款總金額高達44.8億元,較去年同期飆升近67%。
上半年整體詐騙案涉款總金額高達44.8億元,較去年同期飆升近67%。
騙徒會假冒網上購物平台或電訊公司的客服人員,誘騙受害人交出網上理財用戶名稱及密碼。騙徒會假冒網上購物平台或電訊公司的客服人員,誘騙受害人交出網上理財用戶名稱及密碼。
騙徒會假冒網上購物平台或電訊公司的客服人員,誘騙受害人交出網上理財用戶名稱及密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