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運動佳績不易 需可持續發展
今屆巴黎奧運會,香港隊取得佳績,至今奪得2金2銅。首先要恭賀各位獲得獎牌的選手,同時要感謝各項目每一位運動員的努力和付出。
默默耕耘 艱苦訓練
奧運獎牌得來不易,要讓香港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政策支持。金牌得主江旻憓說:「喺香港做運動員好幸福。」香港體育政策主要有三大方向,即體育盛事化、體育普及化、體育精英化,政府投放了不少金錢,也取得顯著的成效。但香港全職運動員的津貼,除頂尖運動員外,長年偏低;而無論奧運或亞運,每屆除了恒常比賽項目,也會有新增項目,但政府對新增項目的彈性一直不足。
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運動員資助為分級制,奧運獎牌級別的資助較可觀,可達每月4萬多元;然而有不少全職運動員,每天都在默默耕耘、艱苦訓練,但他們的每月資助只有7,000多元,而且4年來資助額一直沒有調整。雖然運動員如能入住體院可以包食住,但7,000多元的資助真是捉襟見肘;如未能入住體院,那就真的令人懷疑人生,能否維持生計也是一個問題。即使是精英運動員,一旦成績退步,資助也可能會減少。同時運動員不能做全職工作或修讀全日制學習課程,兼職亦要校方批准,並要在國際賽事保持排名。
此外,對於比賽項目的資助,也欠缺彈性。政府每兩年會依據精英資助評核計劃準則,甄選精英體育項目,集中培訓精英運動員及精英項目。但無論是奧運或亞運,其實每屆都會有新增項目,例如本屆奧運有霹靂舞、滑板、攀岩、衝浪4項新項目,但當中霹靂舞、滑板、衝浪由於並非體院A級或B級精英項目,資助就更為不足,運動員往往要全自費訓練、自費買器材,甚至要自費出外參賽,更遑論每月資助了。
政府於2012年成立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合共投放130億元支援體院,平均每年10億元左右,而據體院2022至23年年報,基金向體院投放7億多元。筆者認為,政府一方面需要直接投入,但也要進一步協助運動員、體院等「開源」,例如鼓勵廣告商聘用本地運動員做廣告、活動代言等工作,並加強打入大灣區市場。
除了現役運動員的資助,政府也應為運動員退役後的發展想方法。早前有報道,在殘奧中先後6次奪金的蘇樺偉,近年受訪時表示,若繼續運動員生涯,其每月津貼只有約3,000元,因此決定轉行任職速遞員。有些運動員也許不用政府和體院操心,但有一些卻需要協助,幫助他們退役後的生涯規劃。
筆者認為,我們需要思考怎樣在學界和社會,進一步推廣運動普及化,以改善市民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體質,運動必須普及化,否則過度精英化容易變成「貴族化」。正如江旻憓和張家朗在奧運奪金後,不少人憶起21年前的電視劇《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運動發展需要普及化,需要更多年輕人以至家長有機會接觸不同運動,特別是新興運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