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手機變聽診器 檢測心臟病

黃浚嘉醫生(左)示範手機聽診,右為何永基教授。(徐家浩攝) 黃浚嘉醫生(左)示範手機聽診,右為何永基教授。(徐家浩攝)
黃浚嘉醫生(左)示範手機聽診,右為何永基教授。(徐家浩攝)
【本報訊】有統計指年屆70歲以上,就有十分之一人患上心瓣疾病。港大醫學院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創新人工智能軟件系統,能把手機轉變為檢測心瓣疾病的隨身聽診器,準確度更高達81%,有助及早發現潛在心瓣疾病,推進個人化健康管理。有關發明不但已取得專利,更在早前舉行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榮獲最高級別的獎項之「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隨身聽診器的軟件系統預計半年內推出市場,除了本地之外,更計劃向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公私營醫療機構推廣。
AI除噪 分析心臟雜音
是項產品研發是一個名為Vitogram的軟件系統,由香港大學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何永基教授領導,並獲創新科技署重點計劃「AIR@InnoHK」資助。何教授指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隱藏病人」避免外出或害怕到診所,或會錯過及早發現心臟疾病症狀的機會,從而啟發團隊研發隨身聽診器,讓市民大眾有更多機會自我檢測。而有關系統的原理,是利用智能手機的收音裝置,貼近胸口來錄取心跳聲音。鑑於手機並非醫療級儀器,會錄得許多環境雜音,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可把收音過程除噪,只要按介面指示把手機放在胸口4個位置各10秒,系統就會實時分析心臟有否雜音。
準確度媲美醫療級器材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心臟科醫生黃浚嘉表示,該項研發在去年12月至今,以公立醫院363名病人作為臨床研究對象,當中有一半人是確診患上心瓣膜問題,而參與臨床研究的招募者每人都有兩個不同型號手機,和一個醫學用的聽診器,在胸口4點收集數據,數據分析估算顯示研發的軟件系統在心率方面的準確度,與醫療級聽診器收集的聲音和心臟科醫生的專業診斷相若。他承認,不同型號手機的準繩度有差異,但屬於可接受水平。雖然產品仍未正式推出市場,但已計劃進行第二階段臨床研究。鑑於第一期臨床測試主要在醫院環境,第二期測試將有更多不同的手機和場景,並會擴大規模,納入不同的病患以涵蓋更多心臟病症狀。
關於隨身聽診器軟件推出市場後的收費水平,港大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董事總經理胡子祺教授指有待釐定,但強調是按最方便、最大眾化的原則讓市民使用。被問及系統的研發成本,他指基於商業角度,不便透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