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調查:躁鬱患者子女 情緒問題風險高5倍

【本報訊】躁鬱症影響全球1%至4%人口,遺傳風險可高於八成,常見發病年齡為約20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昨公布調查發現,躁鬱患者子女出現情緒問題或社交焦慮為一般人的5倍,患者子女童年時較易出現行為問題,如太好動或不願活動;到青少年踏入躁鬱發展關鍵期,則容易有社交焦慮,並傾向晚睡晚起。有學者建議,有躁鬱症家族病史的高危群組,青少年夜晚睡前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以減低光線對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和出現晝夜節律紊亂的機會。
中大醫學團隊在2016至2021年間,聯同大灣區內10間醫院,包括香港、廣州、深圳,招募191名、年齡介乎6至21歲且父母患有躁鬱症的子女,以及202名非躁鬱症患者子女作調查,收集他們的精神健康、睡眠情況和晝夜規律等數據。
學者籲睡前忌用電子產品
調查發現,患者子女在12歲以下的童年時,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為同齡人的兩倍;踏入青少年期、即12至21歲時會傾向晚睡晚起,生理時鐘紊亂風險是同齡人的4倍,出現社交焦慮風險為同齡人的7.5倍。特徵亦有性別差異,患者兒子主要表現為焦慮,女兒則為睡眠延遲症狀。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表示,有四分之三精神病個案是於24歲前發病,認為應及早於青少年時期進行非藥物性干預,如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有需要時應就焦慮和情緒症狀進行認知行為介入治療。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博士畢業生封紅亮表示,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夜間光污染,以及睡前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發光產品,會抑制夜間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擾亂晝夜節律,有礙睡眠和精神健康。尤其是有躁鬱症家族病史的高危群組,必須避免青少年夜晚睡前過亮的環境和提升青少年適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的意識,以減低光線對褪黑激素分泌影響,和出現晝夜節律紊亂的機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