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期望愈高 失望愈大

盛事經濟是今年香港的一個熱門詞語,但一路走來一波三折。今年香港有210項盛事,很難想像每項都能成功,有讚有彈實屬正常。問題反而出在政府和各界對盛事經濟期望太大,視為救經濟的主力,使之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壓力,結果期望過高,往往以失望收場。
首先要搞清楚,這些所謂盛事絕大部分並非政府主辦,而是由不同商業機構搞出來的。例如本來可以打響頭炮的「球王」美斯訪港足球賽,主辦方本身為英國時尚雜誌。又如近日惹來負評連連的中環海濱「充氣奇蹟」,主辦的也是私人機構。政府在這些盛事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設立基金,給予一定的資助和幫手宣傳。香港每年都會有很多體育、文化、娛樂盛事,這些活動本來就會舉辦,只不過今年多了盛事經濟這頂帽子而已。
香港從不缺乏這類盛事,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它們錦上添花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經濟大環境不好,要靠這些盛事來反敗為勝,顯然不太現實。若要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刺激經濟,就離不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大法寶。
可惜香港是一個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實行低稅率、聯繫匯率。低稅率意味財政刺激的空間有限,因為稅收佔整體GDP的比例低,政府沒有太多錢可以逆周期去刺激;聯繫匯率意味香港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加減息都要跟隨美國步伐。面對經濟、股市低迷,政府可做的事有限。
但現在時代不同,各界要求政府做「有為政府」,期待當局能扭轉乾坤,這顯然不切實際。即使全年盛事可以如高官所言帶來72億元消費額,亦只相當於香港一年GDP的2%左右。依我來看,應該讓盛事經濟回歸本來的角色,不要戴太大頂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