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醫患同行:熱壓力評估 降僱員中暑風險
剛過去的6月,溫度達極端酷熱的時間較以往為長,市民長期處於室外及暴曬中暑的機會大增。而一些需要從事戶外工作或在沒有空調系統的室內環境工作的僱員,亦可能面對增加中暑的風險。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第509章)的一般性責任條款,僱主須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提供或維持屬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系統。僱主須就僱員在工作時的熱壓力進行風險評估,亦須與該工作地點的佔用人保持良好溝通,採取適當措施減低中暑的風險。
現時政府主要依賴的高溫程度標準可分為較多人熟悉的香港暑熱指數(HKHI)及較科學化的濕球黑球溫度(WBGT)。香港暑熱指數是香港天文台與中文大學醫學院共同研發,基於WBGT指數發展出來的熱壓力指數。HKHI的計算程式包含了環境溫度、濕度、空氣流動及太陽熱輻射水平等氣象數據和本港整體入院數字以作考量。HKHI能適切地反映香港市民因熱壓力構成的健康風險。
至於濕球黑球溫度是一個綜合空氣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及熱輻射量等環境因素對人體造成熱壓力的指數。一般而言,測量WBGT指數需要使用經定期校準的儀器,並由受過相關培訓的專業人員闡釋數據及作出評估,WBGT較適宜應用於高溫環境變化不大的地方,但在一般工作環境較難時刻量度。在保護市民於烈日當空下工作的熱壓力,勞工處亦為工人制訂了「工作暑熱警告」,分為黃色、紅色及黑色3級,顯示僱員在有關環境工作時面對顯著及遞增的熱壓力水平。
《全球健康雜誌》早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與氣候相關的健康風險對少年、老年和懷孕人士「被嚴重低估」,根據世衞預測,在2030年至2050年期間,氣候變化預料導致大約每年額外25萬人因營養不良、瘧疾、腹瀉及中暑而死亡。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對各年紀人士也可造成「嚴重的精神和身體健康危害」。縱然處方制訂了暑熱警告,但只屬勸喻性質,並不能完全避免及保障市民在酷熱環境下的健康安全威脅,如市民在戶外活動及運動時必須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以免不慎中暑。
事實上,全球正經歷極端天氣影響。歐盟氣候研究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稱,全球地表溫度過去12個月持續上升,每月都較工業化前高超過攝氏1.64度,6月溫度已連續13個月創新高,意味今年很大機會再創新紀錄,成為歷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聯合國秘書長早前呼籲各國立即採取行動,避免「氣候地獄」出現。各國加緊努力從建築物料、運輸、能源及家居有序減少碳排放,提高環保節能效益。配合市民由下而上一同響應,才是負責任的國家所為。
病人及醫護權益協會召集人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龐朝輝醫生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