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自我沉淪

曾幾何時,香港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國際航運中心,貨櫃吞吐量長期穩居全球第一位。而今天,金融中心招牌固然搖搖欲墜,航運中心也已名不副實,在全球港口排名中竟然跌出10大,全球航運聯盟甚至逐漸把香港從遠洋航線港口中剔除。這正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香港不思進取,一味吃老本,不衰落才怪。
香港航運中心地位不保,有人歸咎於內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貨物毋須再依賴香港中轉,改由內地碼頭直接進出口。這當然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主要還是香港自身的問題。內地不僅經濟高速增長,港口設施更是日新月異,自從2016年廈門港口率先實現全自動化操作,目前全國已建成20多座智能化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整個生產作業過程行雲流水,碼頭幾乎「空無一人」。反觀香港港口設施數十年如一日,至今還是依靠人手操作,成本和效率都無法與內地港口相提並論。
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案,指鑑於香港與周邊港口的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主張由香港牽頭與大灣區港口城市共組「組合港」以提升競爭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香港港口競爭力已明顯不如內地港口,憑甚麼牽頭成立「組合港」?尤其是深中通道開通後,大灣區交通更加方便快捷,香港港口的重要性只會進一步削弱。
一葉知秋,航運業的困境,正是香港整體競爭力每況愈下的縮影。過去作為中國通往世界的唯一窗口和橋樑,香港曾是製造業中心和轉口貿易中心,因此贏得世界第一港口美譽,曾連續11年蟬聯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排名第一。可惜好景不常,隨着內地改革開放,香港的窗口和橋樑角色弱化,優勢漸失,製造業空洞化,經濟結構單調,物流業風光不再,航運業自然沒運行。
其實,香港並非沒有機會翻身。近年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不減反增,絕大部分來自香港以外的投資者,一直穩坐亞洲區第二大私募基金管理中心的地位,僅次於龐大的內地市場,可見香港金融基礎雄厚,對外地投資者仍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關鍵在於能不能留客。有些香港人總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對內地崛起不屑一顧,歧視內地同胞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一些服務行業,服務質量和態度早已備受詬病,卻一直沒有改善,香港沉淪又能怪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