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歐洲海變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果有些出人意料,極右聯盟在左派與中間派的合作下,沒法大勝,取得的議席跌至第三位,未能取得政權。相反地,左翼聯盟取得最多議席,也助中間派取得與極右聯盟相近的議席,法國議會成為三大勢力分割。但左翼聯盟若重複選舉的戰略,當可與馬克龍的中間派聯手組織新政府,與馬克龍總統共治。只是這樣的政治合作,必然是中間派作較大的政治讓步,左翼的政綱會更多地體現在新政府的未來政策上。
法國選舉結果,證明歐洲的政治轉變,代表中產階級的中間派政黨正因中產階級的衰落而失去對國家政權控制。它所代表的自由主義、市場主義亦正被揚棄。法國的選舉結果未如英國那樣讓工黨大勝,主因是選舉制度不同,英國工黨的得票比率還未超過保守陣營,側面反映出英國社會比法國社會更為保守。
法國整體的政治形勢是左傾大於右傾,但無論左右,一是反自由主義的市場政策;二是疑歐,乃至反歐盟,選民對現時歐盟的親美援烏政策不滿。差別只是社會民主黨與綠黨的執政歐洲英法的政治趨向如此;另一大國德國相信亦相近,把德國政治的所有問題擔當上了。反而讓在野黨的基民黨聯盟避開了選民的批評,反以其右派主張獲選民更大的支持。
不過,德國的右派並不是傳統的右派,基民黨支持市場,但還是市場社會主義模式,與法英不同,與美國更異。而德國政治興起的最大勢力是右派的另類選擇黨,起自東德,反映東德沒落的政治抗議,反對德國統一後的自由主義傾向。它的右派政治立場應可看作對自由主義傾向和親美援烏的反抗。只是社民黨的中間政治化和親美援烏才失卻對這種政治抗議的吸納,與法國左翼聯盟的情況大不相同,沒法帶領民眾改變社會政治的不公。另類選擇黨揚言先在東德執政,再進而西德,終極是奪取德國聯邦政權,形勢正迎合它的政治野心。
法英德的政治變化應帶領歐洲整體政治轉向,小國如匈牙利、斯洛伐克、奧地利,以至其他如波蘭、意大利、西班牙,亦正在從左右並進地打破自由主義中間派的政治控制,標誌自由主義與市場的美國將被排斥,烏克蘭戰爭也難堅持下去。歐洲的變化應衝擊全球政局,中國在東亞會是最大得益者。伊朗亦然。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