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黑的亂象禁一時 開放市場方治本

提起香港的士業,不論是市民還是旅客,幾乎一面倒劣評。最為人詬病是「黑的」的違法劏客行為,兜路拒載只是小兒科,濫收天價車資、粗口辱罵乘客等亂象層出不窮,才是最令人嘩然。執法部門聯同的士業界推出為期3個月的「蘭桂坊的士大使計劃」,自吹服務獲得提升,黑的情況減少。
有關方面聲稱,的士大使計劃自4月推出至本月初,已協助超過11,000名市民及遊客乘搭的士。對比今年第一季,第二季在蘭桂坊一帶與的士相關的投訴大幅減少45%,執法部門在針對性的執法行動中,共發出超過450張定額罰款告票及拘捕一人。由於收效良好,計劃將延長下去。
的士業界有撥亂反正之心是好事,但本港的士業良莠不齊,最主要原因是長久以來沒有競爭,絕非一個計劃就能扭轉,更非執法部門運動式執法就能杜絕。黑的劏客屬於違法,嚴懲是應有之義,但的士司機要是自身心態不改,即使行為不涉違法,一樣會被乘客唾棄。
想必不少人都有過被的士司機不禮貌對待的遭遇,路程短又嫌短,輕則黑面,重則破口大罵;路程長又嫌長,以不熟路為由拒絕過海;加上大部分的士都已老化,車廂殘破不堪,衞生情況欠佳,就連司機年紀也一大把,不少嚴重意外亦是由此而生。
近年網約車盛行,市民寧願支付較高車資,買一趟舒適安心之旅,反映車資多寡並非首要考慮,服務質素才是重點,不想貼錢買難受。以Uber為例,叫車時會提供司機資料和評價,以及路程、所需時間和車資,一切透明化,讓乘客更有預算,就算事後要投訴也有途徑;對於司機而言,接單時一樣會顯示乘客評價,事後亦可以給乘客打分,雙方權益更有保障。反觀傳統的士司機多為個體戶,司機也沒有動力提升服務質素,甚至以「做生意」而非提供服務者自居。雙方定位和期望存在落差,乘客投訴無門,結果陷入惡性循環,整個的士業死氣沉沉,愈做愈爛。
當然,每當說起網約車,的士商會及持的士牌者例必反應奇大,直斥為不合法,必須鐵腕取締。講到底,這涉及他們的切身利益,當然不欲有所改變,也不願面對挑戰。的士牌這麼多年來就只有18,000多個,自1998年至今都沒有增加,炒的士牌曾是部分人的致富手段,奇貨可居自然不欲有新的營運者加入競爭,損害自身利益。
問題是,世道已經改變,香港的士業不可能一成不變,永續自肥。內地網約車大行其道,傳聞也有內地品牌蠢蠢欲動,急欲進駐本港,的士業面對汰弱留強的衝擊已是大勢所趨。再次強調,的士服務「有口皆悲」已非朝夕之事,執政者不能只為利益集團服務而犧牲市民利益。既然港府言必稱以民為本,那就必須有實際行動,全面開放網約車市場,引入競爭提升質素,方是治本之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