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強兩地協作 加快灣區融合

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的「深中通道」剛於周日通車。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四類工程與功能於一身,預計可將往來深圳與中山的車程,由過往約兩小時縮減至只需半小時,促進了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融合發展,對粵東的東莞、惠州,粵西的江門、珠海,以至因東西繞道交通而造成塞車問題的廣州、佛山都大有裨益,提升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基建「硬聯通」和市場一體化。
做好現在 把握未來
許多香港市民和旅遊業界對深中通道通車深表雀躍,有利他們更便捷地往返大灣區各市。但有航運及物流業界人士擔心,部分在粵西地區生產的貨物,今後或會改經深中通道轉往粵東的機場及港口出口,不再使用港珠澳大橋和香港的機場及貨櫃碼頭,影響香港的貨櫃吞吐量以至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事實上,香港的貨櫃吞吐量曾傲踞全球首位,但最新已跌出十大。不少人認為,如果香港能夠及早預視到國家經濟及基礎建設的高速發展,更主動地與內地部門和省市溝通協調,更積極地促進兩地的融合協作,例如在早30年前決定增建新的現代化貨櫃碼頭,早20年便開始吸引內地的創科企業進駐,早10年就拍板興建港珠澳大橋,現時情況可能會大為不同,深中通道可能根本不需要興建。
當然,這些都是事後孔明的說法,香港更重要是做好現在,把握未來,關鍵還是要加強粵港合作,加快兩地融合。立法會昨日討論題為「推動粵港合作,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議員議案,當中提到大灣區的多個貨櫃碼頭,存在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部分內地港口為了「搶客」,向一些國際航運公司提供補貼,這樣對各方的長遠發展都沒有好處。特區政府應向有關省市以至中央反映、分析箇中利弊,爭取取消有關做法。長遠更應探討以「組合港」方式協調營運各個灣區港口,落實中央強調的錯位發展,互惠共贏,以至由多市聯手共同開發(例如在桂山島)更大型、更現代化和智能化的貨櫃碼頭。
除了基建「硬聯通」,中央領導人也強調大灣區要做到規則機制「軟聯通」。定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深圳前海,最近就提議修例以加強兩地的「軟聯通」,包括建議明確港澳人士可擔任前海管理局的官方職務、當地的諮詢機構最少要有四分之一人為港澳及外籍人士、一些試點特定建設項目可由港企主導開發、新出讓的產業用地可向港資傾斜,以及借鑑香港建立前海認可人士制度,負責全過程工程項目管理及專業諮詢服務等,為香港的企業和人才,包括筆者代表的建測規園業界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特區政府必須更積極主動地掌握並參與有關新發展,與內地當局和兩地的相關業界緊密溝通,主動積極地加強協作,避免再次錯失良機,否則只會被人拋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