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本地航運失優勢 倡組合港保地位

本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正有所動搖。 本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正有所動搖。
本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正有所動搖。
貨櫃吞吐量持續走低 議員獻計
香港的貨櫃吞吐量曾長期穩居全球前列,然而近年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正有所動搖。立法會昨通過「推動粵港合作,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議員議案,指鑑於香港與周邊港口的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主張由香港牽頭與大灣區港口城市共組「組合港」以彼此提升競爭力;有議員建議政府考慮成立港口管理組織,以長遠規劃和促進港口發展。當局指香港是獨立關稅區,中港兩地的進出口及法規存在差異,政府會維護香港港口的獨立性,並會積極與業界保持溝通,掌握發展趨勢,探討成立法定港口管理組織的可行性。
議員嚴剛指,海運佔國際運輸量八成以上,若香港的港口發展持續下滑,貿易中心的地位亦受到衝擊。香港的貨櫃吞吐量自2011年達到2,438萬標箱的歷史高位後吞吐量逐年下降,2023年跌至1,440萬標箱,全球排名跌出10大。在大灣區3大港口中,香港的地位亦逐漸式微,貨櫃吞吐量的佔比由2001年的72%下降至2023年的27%,目前深圳的佔比已升至39%,廣州達到34%。另一方面,全球航運聯盟已逐漸把香港從遠洋航線港口中剔除,深層原因除內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貨物毋須再依賴香港中轉,可改為內地碼頭直接進出口。而周邊港口的吞吐能力和自動化更大幅超越香港,而且地方政府通過實質性的補貼,吸引新航線和貨量。
港牽頭融合大灣區城市
嚴剛指市場主導的香港,政府介入港口發展的措施有限,反觀新加坡政府長期扶持港口發展,冀2040年達到6,000萬標箱的全球最大能力。內地近年來非常重視港口整合,除廣東省外基本實現一省一港的布局,以避免區內港口惡性競爭。其實本港的港口業務正面對多重挑戰,譬如從業員老齡化、自動化進展緩慢,特別是疫情導致跨境運輸貨源加速改向內地港口轉移,加上香港航運產業配套不足,修船和造船已成為夕陽行業,船舶能源供應基礎薄弱,中流作業日漸式微。
他又指,有人認為香港可借鑑倫敦模式,以高端航運服務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然而香港與倫敦情況不同,香港周邊大型港口的吞吐量已大幅超越香港,深圳和廣州政府亦積極發展高端金融服務業,勢必分流香港的航運業務。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必須積極推動粵港一融合,並借鑑國際上「組合港」的成功經驗,打造以香港為龍頭的灣區組合港,與深圳優勢互補,彼此提升競爭力。政府亦需啟動創新規劃和相關的建設,確保長遠的港口設施適合未來持續發展的需要。重視跨國供應鏈中心的建設和振興中轉業務,需與其他大灣區港口城市協商,取消實質性的財政補貼以創造公平的合作環境。政府要支持碼頭加大智能化的投入,培養和引進海事技術人才。
由於珠三角貨櫃跨境陸路的運輸成本遠高於內地港口進出,嚴剛主張政府制訂相關政策,在保證本地就業的前提下放寬一定配額的內地貨櫃車來港作業。把握綠色能源所帶來的港口發展機遇,規劃港口船舶加注能源的配套設施。
當局稱法規有別難成事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回應指,香港容易受外圍環境的影響,港口業務亦難免面對土地及成本的限制,為推動港口的持續發展,政府會定期與碼頭業界就增加港口競爭力會面,跟進業界與內地港口的合作進度。多位議員提出與大灣區港口整合成「組合港」以提高貨運效率,不過香港是獨立關稅區,而中港兩地進出口及法規存在差異,維護香港港口的獨立性是重中之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