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提升口岸通關 優化通行體驗

「港車北上」實施近一年,配合現時不少港澳居民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就北上消費遊玩的熱潮,自駕已成為熱門選擇,帶動港珠澳大橋的出入境客流車流屢創新高,我相信隨着有關政策的深入實施,港珠澳大橋經濟熱亦會持續升溫。如何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人員及車輛的便捷流動,深化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將是粵港澳三地政府的重點工作。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作為「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唯一指定通行口岸,港澳單牌車是口岸車流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過22.7萬人次,車輛超過4.2萬輛次,其中港澳單牌車超過3.2萬輛次,港澳旅客超過20萬人次,較2023年端午假期增長160%。而香港居民累計逾15.4萬人次,成為大橋口岸通行量最高群組。
然而,因應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容量設計,現時每逢節假日,一旦流量過大就會導致關口難以負荷並出現大橋口岸「塞爆車」問題。我有議員同事端午假期返港便在珠海口岸外塞車4小時,我辦事處的職員亦反映,即使不使用「港車北上」,選擇往大橋關口乘搭金巴返港,因車輛分流不夠理想,尚未接近珠海口岸,本地車輛、港澳單牌車、兩地牌車便已開始於珠海公路塞車。筆者建議三地政府有必要商議如何提高珠海口岸的通關能力,優化出入境旅客的通行體驗。
對此,有人建議因港珠澳大橋始終是屬於三地政府的跨境基建項目,珠海口岸將來可考慮擴建口岸設施,或增加車道分流,提升通關容量;亦有人認為「澳車北上」的澳門單牌車始終毋須上橋過關,會否考慮於假日繁忙時段,兩地政府允許澳門單牌車使用橫琴或關閘口岸出入境珠海,減輕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車輛負荷。
利用科技提升效率
筆者認同上述建議或有效,但因涉及到大量的財政支出、行政決定、跨境決策等因素,短期內覺得可行性甚微。口岸容量設計雖是主因,但珠海口岸要求人車分離安檢過關的安排,假日自然會出現人等車或車等人堵塞「倒灌」情況,這個次因亦需考慮。長遠而言,利用科技手段或許可應對口岸車流高峰,提升通關效率。
運輸署的「香港出行易」程式會新增香港口岸通關廣場的實時快拍,會否亦考慮推出類似「三隧分流」的功能,於尖峰日子實時顯示珠海口岸出關車流情況,以便利香港車主靈活出行或錯峰出行;又或珠海口岸會否實行與香港口岸一樣的出入境安檢,毋須人車分離,通過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流動X光檢查、自動化車輛出入境檢查等科技,一次過完成出入境與海關安檢,簡化流程,縮短通關時間,實現「同車過境」。鑑於粵港澳跨境往來日漸頻繁,上述建議措施需三地政府共同商議,從而有效回應不斷增長的跨境出行需求,提升通關服務體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