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路口實時調節交通燈 耗6200萬惹質疑
【本報訊】立法會財委會通過6,200萬元撥款,在50個交通燈路口加裝感應及人工智能調節器,因應人流及車流實時調整燈號時間,令使用者節省兩至4秒等候時間,推算每個路口每年可節省53萬元,有議員反對署方的實時交通計劃,指有關的智能系統並非最新版本,而且揀選的50個路口不是繁忙路段,並且顧問費用高昂,質疑物非所值。
選定地點車流量不高
議員陳克勤指計劃在2027年開始,憂今日選用的科技屆時會否變得落伍。他又質疑系統所使用的溫度探測、雷達或紅外線手段,在下雨或暑熱天時能否發揮想像中的效用。對於署方選定的50個路口,議員楊永杰指俱是車流量不高的地方,即使燈位前人手按掣也可調節,若署方不到較繁忙的路段試驗,有關系統無疑是大材小用。
議員尚海龍表示,有關智能系統只屬1.0版本,內地城市如杭州早於2016年已開始使用。加上當今的發展方向是一網統管,若採用獨立式系統,擔心不利將來的聯網,況且781萬的顧問費用太高,呼籲政府應重新考慮。
當局指,有關電腦系統將購置最新科技,且具有兼容性,以容納將來的新技術,當人工智能學習後,系統可辨識撐雨傘的路人。至於揀選的路口不是繁忙路段,因系統需有空餘綠燈時間調撥才有效。儘管路人按掣的確是一種調節,然而車輛做不到,而系統優勝之處,是自動判斷交通流量從而作出適當調節。而顧問費是包括地下管道的勘測、臨時交通安排、適合的採購策略,以及駐地盤工程的費用,政府會盡量減低開支,他說運輸署同事曾到杭州探訪,認為燈號的實時管控最有效率,會留意對方值得學習的地方。
運輸署助理署長何偉基解釋,無論聯動或獨立式配置,探測器都使用類似款式,只要更新台後系統,就可以變成聯動或獨立。因此投放的資源不會浪費。探測器效能,在東涌的試驗顯示,不同的天氣下都正常運作,故有信心使用。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