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莫財加學費 畢業負債上流難
港府連續兩年財赤突破千億,對外開源無計,惟有對內打主意。繼表明多項政府服務收費將會加價後,就連大學學費都擬大幅增加。高官聲稱,大學學費自回歸以來都未有加價,20多年間通脹接近四成,令學費的收回成本比率,與政府釐定的18%目標有愈來愈大距離,正研究在2025至2028年度上調學費,每年加幅最少5%,不可謂不驚人。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約見部分立法會議員講解大學學費情況,有意於2025/26學年起,逐步上調本港資助大學學費,初步連續加費3年,每年加幅最多約9%,最少也會增加5%。目前8大資助院校每年劃一學費42,100元,修畢4年共要168,400元。以現時成本計算,每名學生每年要支付6萬元學費,才能達到政府定出的收回成本比率。意味讀畢4年大學,學費合共24萬元,較現時暴增71,600元,絕對不是小數目。
每當說到增加收費,政府總是理由多多,最常見就是成本高、補貼過巨,令政府財政負擔加劇。急症室加價固然以此為藉口,現在連大學學費增加也是以此為理由。事實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高官已放出風聲將會調整大學學費,現在更明言加學費是「遵守財政紀律」的做法,反映勢在必行。
誠然,大學學費在20多年來都沒有增加,加費看似合情合理。惟大學學費本來已經不菲,即使加費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分3年逐年增加,對基層學生來說,一樣是難以承受的重。本港的通脹率只是2%左右,一年增加5至9%學費是否飛擒大咬,大眾自有公論。尤其公務員在逆市下不但不用減薪或凍薪,反而獲得劃一加薪3%,港府不向「自己友」節流,卻向未來社會棟樑開刀,怎能不引發爭議?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調高大學學費必須考慮家長與學生的承受能力,每年加幅應該溫和,同時應考慮延長學生貸款的還款期,否則畢業生薪酬未能追上,或造成「學貸變學債」。以往也有個別學生因無法償還貸款,最終被頒令破產。
儘管近年大學學位不斷貶值,但作為栽培本地人才、提高本港競爭力的大學教育,是否必須一味向錢看,委實令人疑問。不能否認,學生貸款存在濫用情況,部分大學生藉貸款來吃喝玩樂,但這僅是小數,大多數借錢交學費的學生,家境都是難以負擔學費。港府還急欲大幅加費,「學貸變學債」的情況肯定進一步惡化,當局所謂藉着大學教育增加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恐怕淪為空談。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香港連續14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港人要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業。中央不斷強調要解決港人住屋問題,港府也信誓旦旦要協助年輕人置業,但當大學學費貸款也要長時間攤還,要有餘裕置業規劃人生,肯定難上加難。說到底,港府要大學生共度時艱,無人能夠反對,但要讓人心服口服,高官不如帶頭下調人工以身作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