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老有所醫:虛實醫學 演出醫學故事劇本治病

柏拉圖說:講故事的人統治社會。正常人眼見為實,自小覺得西醫故事原理很實在,有病可以化驗照鏡較為可信。對受病痛影響而情緒上脆弱的人來說,內科藥物未果,自然順思外科手術。2002年開始有醫學研究,發現一些假手術等同真手術效果;醫生在手術室照樣麻醉,用刀𠝹開皮膚,用同樣時間才假裝手術完成。這些手術包括心虛胸痛照鏡「唔靚」而心急強迫症發作互動選擇通波仔,腦部注射藥物,一些膝、背或肩手術等等。醫生通過創造醫學故事夢工場及隆重戲劇性儀式,令病者眼見以為實,實物治心虛,可助啟動病人神經自愈身體。
為甚麼人們要等待社會權威的認可「來自巫醫或醫生的儀式」才治愈自己?不同門派醫學小理論及法術有分別,但大理論殊途同歸,都有製造預期,病者才願意轉性用腦想像好及開始說好自己生命故事。
人性未變,歷史重複,60年前已證明一類心絞痛手術等同安慰儀式效果而已停用。科學研究證明各種治病保健法術,必有信任成分而啟動神經製藥效果。生物學家赫胥黎(Huxley)說:歷史警告我們,新真理的慣常命運是以異端開始,以迷信結束。醫術也可以諗大。
醫患怕損失健康(Loss aversion bias)的正常人性病向價值觀,習慣選擇身軀控制腦袋,自動懷疑身軀有危。口說健康,行為諗病角度看物。生物醫學模型用200年前工業世紀思維,假設人體機器硬件壞要修理,操控機器的軟件(神經信號)變盲點,或變手術修理情緒。
群眾不分貧富迷物質過日子,供應及消費物質上癮,是社會繁榮的動力。如未學知己知彼,未學懂腦製藥自愈,自動習得無力感,自動選擇依賴他人介紹行為物質治病,物極必反助長心虛(dis-ease),醫患關係依賴手(術)信(物)維持,引致慢性病(disease)。
近十多年,認知腦神經科學及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證明,台前名義上慢性身體病體質差,幕後實際上是習慣知識神經線路信號系統本質問題,大腦確實可以將環境資訊轉化為藥物或毒藥,聽起來像是中世紀庸醫的一些說法現在發現是科學事實。制度規劃大眾醫學法律責任(duty of care)注重分而治之是公道。醫者尊重人性諗病思想自由,律人寬。在物質社會公義層面,神經信號不是物質故定義不重要(immaterial),醫生少看此方面科研而少知少信,少認真告訴病人,輕視患者的情緒神經線路信號(迷因)直接令體質發炎生病是已知宏觀因果關係(not legal causation);只說很多病具體微觀成因未完全明白,潛台詞是不能斷尾,促進藥物研發。
正向醫學 訓練大腦覺醒
正向醫學是個人醫學,病人學習知己知彼,訓練大腦覺醒,學知識是力量培養身體自愈潛能治病又養生,初期亦輔以正常醫學物質。以上是醫學資訊,病人下次看醫生可請教醫生,才能學好融會貫通腦製藥及用物質,可減少用藥物手術治病。張錦暉醫生
老有所醫計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