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伶牙俐齒:面骨骨折:法國醫生的瘋狂實驗

近日香港發生多宗嚴重交通意外,很多傷者都有嚴重的頭部或面部創傷。原來當面部受衝擊,面骨骨折會因為衝擊的力度和方向產生特定的骨折模式。早在一百多年前,一個名為René Le Fort的法國醫生在實驗室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為後來的臉部骨折分類奠定了基礎。
生於1869年法國里爾的Le Fort是一名天才橫溢的軍隊醫生。他意識到當時對於面部骨折的了解還很有限,醫學界對於骨折的治療也缺乏系統性的方法。為了解決這問題,Le Fort開始對人類顱面骨進行深入研究,試圖找出潛在的骨折規律。
他首先對已經去世的人類顱骨進行詳細的解剖,仔細觀察顱骨的構造。他發現,人類臉部骨骼由多塊骨頭組成,彼此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連接關係。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Le Fort設計了一系列實驗,將不同的外力施加在顱骨上,以觀察可能產生的骨折現象。他總共用了35具完整而沒有受過面部創傷的屍體進行研究。至於他製造衝擊的方法眾說紛紜,有說他把頭骨從高塔拋下,亦有說身為軍隊醫生的他用炮彈擲向屍體面部。事實上,他用鐵通、木棍、雲石枱角不同的「武器」,甚至腳踢「襲擊」屍體面部,模擬人類受創方法。此等實驗在現今的醫學倫理委員會評核未必能輕易通過。
根據Le Fort的研究,臉部骨折可以分為3大類,這3種骨折的區別主要在於骨折位置和嚴重程度的不同。Le Fort I型骨折主要發生在上顎骨,是最常見的一種骨折;Le Fort II型骨折則涉及到顴骨和鼻骨,嚴重程度和位置較I型更高;而Le Fort III型骨折則是最為嚴重的一種,涉及到整個中臉部區域,甚至包括眼眶和前額骨,亦較大機會涉及底骨折。
認識Le Fort骨折的模式,對日後口腔頜面外科醫生處理面骨骨折有很大的幫助。在電腦掃描普及之前,醫生可基於衝擊的方向、力度、以及病人的病徵(如熊貓眼、流鼻血)推算骨折的位置,亦能更容易制訂治療的方案。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教授梁耀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