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治礙科技交流 議員籲港自尋出路

【本報訊】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正銳意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以帶動經濟。幾位議員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指地緣政治因素之下,香港在某些技術交流遇到限制,因此要探索自己的出路,不會因阻礙而停止發展步伐,又指政府積極投放資源,可是創科成果需時醞釀,不能一蹴而就,加上相關政策和北部都會區將會為創科造就有利條件,呼籲市民要保持長遠眼光。
本身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的議員黃錦輝,指礙於政治因素,外國有些技術不能來港。他說晶片正邁向兩納米製程的當下,沒有光刻機根本做不到如此微細的晶片,香港惟有探索自己的出路,把目光投向第3代半導體材料、或三維IC的研究,總之不會因人家所施加的限制而停止發展。他又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地化非常重要,而相關本地的知識注入數據庫的工作只能自己去做,而內地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當中一個項目是製造自己的大型言語模型。他認為科學本身是中立的,若因政治理由而導致科學家不能合作,科學就難向前發展。
稱高市值獨角獸港企證有實力
議員吳傑莊指某次同台灣朋友交流,對方說地方細小的香港人口只得700萬,但居然有10多間10年以內達到10億美元市值的獨角獸企業,可見香港的創科具有相當實力。他憶述自己多年前把研究成果產業化,其過程可謂「單打獨鬥」,融資方面需到處叩門尋找私募基金。反觀今日,政府大灑金錢以推動創科,而「產學研1+計劃」就有助大學的研究項目產業化並結合市場資本,料可促使私人市場有更多的投入,刺激香港的創科氣氛,業界皆為之鼓舞。由於投入的資源來自公帑,他承諾會盡議員的責任,做好把關工作。
議員劉國勳指過去香港的產業發展往往遇到土地瓶頸,而北部都會區就正好為創科企業提供土地和空間,加上鄰近內地的地理優勢,能帶來許多發展場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