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保護主義成為新常態

歐盟計劃下月起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38.1%的懲罰性關稅,惹來北京強烈不滿,表明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反制。中歐在全球經濟體的排名皆位居前列位置,若雙方都付諸行動,肯定會對國際間的貿易帶來巨大震動。
我覺得北京有必要採取措施反制歐盟,但同時要清醒明白,隨着中國經濟崛起,以後將面臨愈來愈多的貿易戰。原本在貿易領域佔優的歐美國家,前些年面對大規模湧入的中國貨品,已紛紛實施保護主義政策,意圖扭轉貿易逆差,保持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優勢地位。西方的貿易保護主義在短期內只會持續增加,不會減少,北京應思考如何應對這種新常態。
首先,中國在出口方面一向奉行歐美市場為重點的策略。西方國家一發動貿易制裁,就會嚴重衝擊到中國的經濟。近年北京已吸取教訓,擴大對中東、中亞及非洲、拉美等地出口,惟力度仍然不夠。中國未來應盡可能分散不同的出口市場,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減輕對西方的貿易依賴。
其次,中國必須加快重構出口的秩序。以電動車為例,目前中國多以整車出口為主要業務,日後應參照日、韓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的經驗,深化區域經貿合作,包括推動國內汽車企業加快海外建廠步伐,建立更加獨立的海外服務中心,鼓勵企業從產品出口轉向製造服務出口,形成獨立的海外業務體系,盡可能降低與外國發生貿易戰的機率。
最後,中國對外貿易仍要堅決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北京既要獎勵國內企業出口,也要提升國內市場的開放度,少點限制進口。只有建立進出口相互依存的外貿結構,才能較好地平衡兩國之間的收支,減少和外國貿易摩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