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停電事故爆不完 今次輪到黃大仙

一個國際大都會,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供電的穩定性。過去香港在這方面首屈一指,近年卻是每況愈下,大停電隔三差五就會上演。前晚約8時,黃大仙忽然大停電,商戶無法做生意,居民悶熱苦不堪言,多達2,250戶受影響。中電聲稱,區內有一萬一千伏特電纜發生故障,並為事件致歉。問題是,道歉已非首次,人們早就聽厭,事故頻發的根源究竟在哪兒?如何才能避免又有下一次?
晚上8時,不少家庭正在晚飯,商店和食肆仍在做生意,突如其來的停電引發何等程度的不便,不問可知。中電搶救4個多小時後,區內終於恢復供電,但商戶因為停電而無法做生意,食肆連養魚也死掉,損失慘重;加上天氣炎熱,居民熱得大汗淋漓,只能摸黑沖涼消暑,期間沒有發生人命傷亡,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有老街坊坦言,住在黃大仙區廿多年,從來無發生過長時間停電,質疑是否電纜老化所致。
其實市民更加質疑,香港是否還是可靠的國際城市?以往鮮有聽聞的大停電事件,近年接二連三地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是2022年的屯元天大停電,肇因是中電元朗電纜橋起火;接着去年又到港島半夜大停電,筲箕灣、杏花邨、小西灣、柴灣等淪為「重災區」;今年初又有青衣一周內兩度停電,而小型停電事件更是無日無之。單是2022年,中電便有多達2,987宗停電事故,17.6萬戶受影響;港燈也是不遑多讓,有140宗停電事故,8,223戶受影響。饒是如此,兩電依然合共獲得港府近4,000萬元的「恢復供電獎賞」,堪稱荒天下之大謬。
礙於輿論猛批,港府和兩電同意引入針對大型停電事故的懲罰機制,惟門檻極高。例如今次的黃大仙大停電,估計總停電時間不及100萬分鐘,與懲罰機制門檻的1,500萬分鐘相距極遠,與其說是懲罰機制,不如說是放生機制。別看港官事後擺出嚴正態度,要求中電出資,機電署聘請獨立顧問檢視供電系統,並聯合成立特別工作組,但受影響居民最關心的電費減免,提也沒有提。可以斷言,港府小罵大幫忙,中電又好,獨立顧問也罷,交個報告便了事,然後又到下一次停電上演,沒完沒了。
正如資深工程師指出,黃大仙整區停電,可能涉及供電網路不穩的問題,而一般電力系統設有後備容量,就算一條電纜出事,也有另一條可提供電力供應而不會中斷。正所謂年紀大、機器壞,香港步入老化年代,大廈固然日久失修,鹹淡水管同樣爆完又爆,兩電電纜老化絕對不足為奇,顯然需要作出全盤檢視,揪出問題根源。
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自詡,供電穩定性非常重要。近年的大型停電事故大都發生在夜晚,一旦在日間的中環、金鐘等政經中心大停電,後果肯定是災難性。港府只知賊過興兵,實際對兩電放任自流,遲早釀成奇災巨禍,自食苦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