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多拒在港扎根 政策離地當局捱轟
60生物科企僅2間屬本地 質疑培育失焦
政府早前強調本港正全力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但有議員洪雯昨在立法會舉行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上批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離地」,指不少企業在港開展業務,但根本不是在港扎根,與本地沒有太大聯繫,不是服務本地產業發展,令本地收益。政府反指聚焦培育本地企業將失國際性,她則指政府沒有正面回答問題,並就此提出多項建議。
互動交流答問會主題分別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文旅融合。在討論發展新質生產力環節中,洪雯詢問當局如何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幫助發展新質生產力,她批評香港在這方面可以說是「離地」,指不少企業在港開展業務但與香港無太大關聯,根本不是在港扎根,舉例香港是生物科技集資中心,但50、60間企業中只有兩間是本地科技產業,問及政府是否要重新定義金融中心價值,調整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幫助服務本地的企業,推動本地新質生產力。
辯稱聚焦港企將失國際性
政府同意需要幫助本地企業,但其他地方來投資本港的企業,是需要自己帶資金來,涉及幾百億資金,萬幾個工作機會,並資金投資香港,如果定位只是聚焦培育本地企業,就會失去國際性,強調本港成功有賴高度國際化,國際金融中心必然是國際化和開放予全世界,並希望在過程中吸納資金,但不會忘記幫助和扶持香港公司。
針對政府的回應,洪雯在會後指政府沒有真正回答問題。她建議政府利用早前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公司,指是政府全資投資機構,認為可以作為工具服務本地科技企業發展;考慮進一步放寬上市規則的18A和18C章的門檻,指明較低門檻的公司必須來港發展,要求在港進行研發或開展新業務,從而促使這些企業能夠在香港扎根,讓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於本地產業發展。
至於有關要求會否變為限制,令公司卻步,她強調這些建議的出發點是在於提供適當的誘因措施,而非設置強制性的要求或限制,希望通過政策引導,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與本地經濟發展實現更好的融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