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精神科排長龍 平均診症僅5分鐘

公立醫院醫護人手短缺,專科排期長。 公立醫院醫護人手短缺,專科排期長。
公立醫院醫護人手短缺,專科排期長。
【本報訊】近期市民的精神健康備受關注。立法會通過昨日「檢討香港精神健康政策」的議員議案,議員廖長江發言時直指完善精神健康服務的問題核心在人手,可是公立醫院目前只有385名精神科醫生,平均診症只得5分鐘,難以全面掌握病人情況,另一議員江玉歡批評公院精神科輪候時間較鄰近地區更長,可謂相形見絀。
倡提升資助看診次數
廖長江表示,雖然醫管局透過公私營合作以紓緩精神科的看診需求,但10次看診的資助次數適當放寬,事關部分病人可能需要較頻密的看診,倘提升資助次數,料可減輕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和醫護壓力。他指心理輔導員可輔導和開解患者,政府應予以重視,並且為心理輔導員建立專業認可架構及鼓勵社福機構聘用。他說去年有調查發現,六成受訪者屬中度或嚴重精神健康風險人士,但因不清楚求助渠道從而選擇不去求助。政府需加強情緒支援服務的宣傳,否則是難以找出隱形個案及早識別。
當局回覆指醫管局去年已達到輪候時間中位數的目標,如第一優先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不超過一星期,第二優先個案不超過4星期,而醫管局會繼續在社區加強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務提供社區支援。
另一議員江玉歡指公立醫院輪候精神科服務時間過長,反映醫療系統的不足,在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本港不同地區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平均中位數是38.7個星期;反觀新加坡衞生部2020年的數據,輪候公立醫院精神科只要4星期;英格蘭國民保健處最新數據,首次接受談話療法的平均等待時間只需3星期。 她認為長遠而言,應設立精神科或心理學人才基金,增加精神科人才培訓額,防止人手流失,同時增加其他精神健康相關的人力供應,如社工等。
當局指個案經理同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已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比40。醫管局在2024至25年度預留1.27億元的額外撥款,有關措施是進一步增聘個案經理、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和住院護理人手及長效針劑的治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