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歐洲面臨身份危機

21年前美國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北約成員國,試圖在伊戰中尋求盟友。然而,當時的歐洲正埋首於自己的區域事務,和美國就伊戰問題發生了千禧年後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政策分歧。當年曾有輿論樂觀認為伊戰如號角般喚醒了歐洲共識,出現一個嶄新的歐洲,以德國、法國及意大利等為代表的老牌歐陸強國,將成為這個「新歐洲」的核心云云。
剛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對當年的暢想無疑是一個當頭棒喝。雖然歐洲人民黨在選舉後繼續成為議會中的最大黨團,而且席位較2019年略有增加,但其他中左翼政黨如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和綠黨卻遭遇重挫。相較之下,極右翼政黨聯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歐洲議會佔據了近20%的席位,成績理想。
這股政治版圖急速右傾趨勢,在歐盟核心國家尤為明顯。如德國的東德選民向極右的另類選擇黨靠攏,意大利的極右執政黨意大利兄弟黨成為最大贏家。而法國的情況最令人意想不到,總統馬克龍的復興黨僅取得極右翼國民聯盟一半的票數。馬克龍在失利後被迫宣布解散議會提前大選,使法國政局進入新一輪動盪期。
從2019到2024年,歐盟國家的政治生態在短短5年間從中庸走向極端民粹。箇中原因,是因為面對愈演愈烈的移民危機,以及長時間經濟滯脹,以平等和包容為底色的執政政黨無力招架,未能為選民交出滿意的政策答卷,導致宣揚本國優先、經濟保護主義的右翼民粹政黨趁勢崛起。
歐洲極右翼政黨多數主張疑歐主義和反全球化,短期內勢必對歐洲一體化帶來重大挑戰,令歐盟面臨身份危機。如何應對社會意識形態撕裂和經濟不平等,將成為歐洲政治未來的重要課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