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只能選擇閉關鎖國

中國製的電動車橫掃全球,西方國家的執政者卻畏如蛇蠍。早前美國通過法案,將中國電動車的入口稅,由20%增加至100%。歐洲汽車素來依賴中國市場,按理歐洲聯盟害怕跟中國掀起貿易戰,但即便如此,歐盟如今也宣布下月起向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那怕招來中國的報復,亦在所不惜。
中國電動車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厲害,不必看別的地方,單看香港便知。今年第一季,本地新車的銷量榜剛出爐,單計頭10大品牌,美國車的銷量佔3,335輛,歐洲車2,802輛,日本車1,377輛,南韓車373輛,至於中國企業自製加上所收購的品牌,共佔去3,549輛。以國家區分,中國車穩佔第一位。
上述的銷售數量,是汽油車與電動車混合計算,其中歐洲、日本和南韓汽車的銷售數字,不少是被汽油車佔去,若單計電動車,中國品牌的優勢就更明顯。香港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少人都傾向崇洋,如果時光倒流7、8年前,你即使從早到晚在香港街頭行走,很可能一整天都碰不到一輛中國製汽車。那怕是在3年前,我有位老同學買入中國製的比亞迪電動車作自用,當時朋友間聚頭,有些人還會說:「喂,甚麼時候讓我乘一次順風車,感受一下祖國超英趕美的先進工業。」語氣中不乏調侃意味。
但時至今日,境況已不同,中國電動車的銷量躍升至全港第一,使用Made in China的品牌,已變成時尚的象徵。因此從另一角度看來,你反而要稱讚美歐的執政者有自知之明,他們明白到,假如市場像香港般公平、開放,西方品牌面對中國的挑戰,根本全無招架之力。為求苟安,也為了尋求短暫的生存空間,他們不得不選擇閉關鎖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