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公院精神科排期長 籲資助尋私醫

【本報訊】近年市民的精神健康狀況備受關注。議員林素蔚昨在立法會大會中提出「檢討香港精神健康政策」的議員議案,直指公立醫院的精神科新症排期長達99星期,指目前讓重症病人優先治療的專科門診分流制度,導致新症等到「頸都長」,有機會惡化病情,變相加劇醫療負擔,建議政府以資助方式,讓市民到私人精神科求診。
林素蔚又指有一半思覺失調患者自行停止口服藥物,而打長效針可改善情況,然而只有6%病人使用長效針劑,加上長效針劑被坊間污名化為「懵仔針」,政府及醫療機構要透過宣傳和教育,消除公眾誤解同偏見,同時要向無法負擔私家診所注射長效針劑費用的市民提供資助。
另建議改善社區服務模式
另一議員郭玲麗引述醫管局數據,指每7位市民就有一位患上常見的心理疾病,社會上現有30萬人患上抑鬱症,但現時醫管局精神科醫患比例嚴重失衡,平均一名醫生應對761名患者,而個案經理和精神科護士人手亦不足。她建議優化社區精神科服務的3層服務模式,善用輔導專業、藝術治療、家庭治療等專業人士支援精神健康服務,以及把精神健康納入基層醫療服務,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初步心理輔導服務。
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議員陳沛良指有調查結果反映24.4%受訪者至少受一種精神疾病困擾,當中有半數更同時有兩種或以上,6.9%有自殺想法甚至有行動,中學生數字更接近15%。他認為有關調查是一個警號,建議從早期開始預防及介入病患,加強地區康健中心與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交流合作,共同協助患者。
當局回應指精神健康不但涉及醫療護理的服務,政策上亦需要跨越不同的政策局和部門,當中亦牽涉非政府組織和社區持份者的協調和合作,以採用綜合模式推廣精神健康,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跨專業和跨界別服務,包括精神健康的促進和預防,及早識別、介入和治療、康復服務和社區支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