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歐洲選舉

歐洲議會選舉初步的結果顯示出政治轉向右傾,最突出的是法國極右的國民聯盟成最大得票者,超出總統馬克龍的中間偏右政黨,和老大的法國社會黨得票的總和。意大利右翼執政黨大獲全勝,奧地利、比利時、匈牙利亦是。德國的執政聯盟卻大敗,從東德起家的另類選擇黨升為第二大得票者,支持勢力從東德伸延至西德範圍。
其中法國因此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進行法國的國家大選。德國執政聯盟沒有反應,但在國內備受指摘。在這樣的政治全面右傾的勢態裏,傳統左翼沒有受到多少打擊,挫敗的主要是中間偏右或偏左的政黨,特別是在本國正在執政的。這便可以視作歐洲選民借此表達對本國執政政黨的不滿,此中並不包含太多的傳統左右分政治的勝負轉向。
決定這次選情的最大因素,是本國的經濟與社會民生,因而是對執政政府政策的抗議,特別是對本國政府支持歐盟的全歐政策的抗議。此中包括兩大議題,一是移民政策。獲勝的大多是反對現時寬鬆的移民政策,主張遣返非法移民,嚴加防拒。意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等都是反對歐盟和德、法主導的收容非法移民措施,執政而支持歐盟政策便失去選民的支持。
二是生活指數危機。一方面是各國社會普遍的通貨膨脹、生活困難;另一方面是經濟低迷,失業者眾。兩者同時反映歐盟整體經濟脫離不了衰退,其中包括能源成本高企。兩者亦同時反映歐盟支持美國的烏克蘭戰爭的後果。這兩個因素下最受打擊的是綠黨,突出的是參與執政的德國綠黨。其執政以來無條件地反俄,支持烏戰,為親美而不敢提美國供歐能源的高成本影響,也不敢堅持綠色協議的環保原則,變成政治上走上親美反俄好戰的極端,因此在這次選舉裏得票大跌,顯示出其政策脫離德國的民心民情。這或許是歐洲綠黨由盛轉衰的重大轉折。
歐洲政治右傾原因來自本地因素,但實際上始自親美的烏克蘭戰爭和全面反俄政策,選舉的結果相信會促使執政者轉變立場。但如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在選舉中轉向反移民,卻是借移民政策的轉向來維護親美的烏克蘭政策,這樣的策略能否阻止歐洲政治右傾化中反烏克蘭戰爭的傾向呢?下一步要看法國大選的結果。馬克龍兵行險着,希望選民棄極右回轉政治的中間主義,但願不會弄巧反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