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理大研發 戴感測器訓練 提升泳將表現

團隊透過裝置捕捉運動員動作,協助運動員改善姿勢。 團隊透過裝置捕捉運動員動作,協助運動員改善姿勢。
團隊透過裝置捕捉運動員動作,協助運動員改善姿勢。
配合水下拍攝系統 分析起跳姿勢肌肉運用
游泳比賽分秒必爭,每個細節動作都是勝負關鍵。為提升成績,不少運動員亦會利用不同科技進行訓練。香港理工大學體育科技研究院核心成員蘇俊龍及其團隊就利用可穿戴式感測器及水下拍攝系統,通過捕捉及分析游泳運動員的起跳及游泳姿勢,協助教練設計訓練方法。目前團隊正協助拔萃女書院泳隊應用有關方法提升訓練成效,成功提升運動員游泳表現。
與女拔泳隊合作 亦推廣創科
有關研究針對游泳運動員的重點訓練項目,探討系統性的生物力學訓練方法對提升游泳表現的成效,包括對起跳動作、游泳推進力,以及肌肉運用作分析。理工大學與拔萃女書院游泳隊合作,希望協助運動員發揮潛能,並長遠為泳壇培育更多生力軍,同時於校園推廣STEM教育和提升創科氛圍。
游水起跳方面,其動作講求時間、速度、起跳和入水角度。團隊將水下表面肌電(Surface Electromyography)採集系統置於運動員小腿,捕捉起跳時的動作,配合反應時間測量器及影片分析軟件,協助運動員改善起跳姿勢。結果顯示,參與運動員的平均起跳速度較以往快0.127秒。
至於推進力分析,團隊則運用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和游泳推進力測量器(Tethered Swimming Testing System),分析運動員游泳時所產生的推進力,為運動員制訂合適的訓練方案。結果顯示,運動員游泳時的推進力平均提升約10%;就以50米自由泳為例,速度加快了0.02米/秒至0.03米/秒。
研AI模型 增系統準確性
而肌肉分析上,團隊就採用防水可穿戴式表面肌電感測器和水下拍攝系統,捕捉運動員起跳、游水及轉身的肌肉運用;並結合視頻運動分析、可穿戴式動作慣性傳感器,以開發嶄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準確性。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指,港產飛魚近年揚威國際,在訓練中有效融合科技應用,有助發揮運動員的潛能,助他們爭取佳績。女拔校長劉靳麗娟就表示,這次研究除了讓學生運動員在游泳項目更上層樓,更提升同學對運動科學的應用能力和運用人工智能的解難技巧,讓同學們在創新科技時代裝備好自己。
運動員表現經科技分析並加以改善後有進步。運動員表現經科技分析並加以改善後有進步。
運動員表現經科技分析並加以改善後有進步。
在趙汝恒教授(左一)見證下,與拔萃女書院劉靳麗娟校長(右二)簽署合作備忘。在趙汝恒教授(左一)見證下,與拔萃女書院劉靳麗娟校長(右二)簽署合作備忘。
在趙汝恒教授(左一)見證下,與拔萃女書院劉靳麗娟校長(右二)簽署合作備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