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完善政策配套 助北創科發展

創科是香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本港基礎研究水平高,但要成果轉化落地,往往受到人力及土地資源等限制。而《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其中一個策略定位就是「創新科技地帶」,將為創科發展提供充足的土地空間。未來香港創科會形成「南、中、北」格局,南邊的數碼港、中部的科學園與北都分工協調做到互補,尤其是北都毗鄰深圳,可以帶動港深兩地聯動發展。
吸引重點企業進駐
新田科技城、港深創科園將是北都主要的創科用地,但目前的規劃發展進度較緩慢。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定位和方向仍停留在顧問研究階段;而河套區香港園區第一期的首3座大樓,今年底才開始陸續落成。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園區,已聚集科技企業447家、科研機構23家,還包括一批世界500強研發中心和獨角獸企業,發展步伐遙遙領先,香港必須奮起直追。我促請政府要盡快推出及落實推動北都創科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尤其是吸引更多具代表性、高潛力的重點企業進駐,助力香港創科發展。
北都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新城」,創科企業和人才必不可少。即使北都可為創科企業提供廣闊的土地,但單靠土地未必可吸引到企業,還要提供不同誘因及完善配套措施,用便利到位的政策去推動。
今時今日,世界各地都加大力度吸引高端人才和創科企業。本港近年亦加強「搶企業、搶人才」的步伐,推出不少配套措施吸引人才和龍頭企業,例如為研發人員和研發項目提供補助、稅務扣減等,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過去一年已成功引入45間生命健康科技重點企業落戶香港。除此之外,我認為當局要善用「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面的「策略性創科基金」和「共同投資基金」,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尤其是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在香港發展,政府可適度參與投資,協助初創公司在香港成長、上市,並在香港扎根。同時,北都辦可以與引進辦加強協作,透過採購專業服務,例如法律、審計、上市等,支持及協助初創企業對接本地市場。
培養本地創科人才亦很關鍵,北都要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以產業導向帶動專上教育發展。與新田科技城一站之隔的牛潭尾,當局已預留用地作專上院校用途。因應北都未來的創科發展規劃,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定位,我希望當局在篩選進駐的專上院校及學科時,重點引進能配合創科產業發展的院校及學科。區內的創科企業可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工作機會,院校和企業共同培育科研及專業技術人才,促進產學研協作,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
北都不僅有國家政策配合,亦有充裕土地提供,更臨近深圳利用大灣區平台,更便利推動技術創新、轉化、落地成為產業。北都創科發展要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助力香港形成「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格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