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人幣國際化

去美元化是大勢所趨,可卻不是容易在短期內達到。
美元霸權是通過替代英鎊,並且借二次大戰的戰爭終結了歐洲列強的法郎、馬克等跨國貨幣區,表面上是自由貿易的口號,實質依靠武力和政治,推翻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政權,把全球(除冷戰時的蘇聯、中國等以外)納入美元主導的貿易、金融、經濟體系之內。但西非的法郎區直至今天還苟延殘喘,才被當地反殖民主義的軍人政府將之改變。
美元的功能和它的霸權在於作為國際貨幣,可自由兌換各種其他貨幣。要打破它的霸權,便要有貨幣可取代其國際流通貨幣的功能。例如地區貨幣聯盟可以將美元逐步替代,歐盟的歐元便是典型例子。現在流行的雙邊本幣結算,是從自由貿易倒退。雙邊貨幣未必可兌換第三國、第四國的貨幣,或作與其相通的結算貨幣,跨國經濟的作用大減。歷史的例子顯示出,若不是從區域融合、區域貨幣發展,便只能靠某一貨幣的政治經濟強勢,強迫他國接受。
人民幣到今天仍未到這兩個階段的其中一個。人民幣化或國際化仍在邊緣地區,主要靠中國的外貿擴張,用本幣結算的方法擴大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增加使用的比例。即使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主要是從金融範疇擴大人民幣的使用,但最終也要求人民幣的幣值穩定,不單止建基在人民幣的國際自由兌換其他貨幣的能力,還要可以穩定價格買賣商品。一如美元,開始時還是要與黃金掛鈎,或如1971年後,轉變成石油美元。美元的價值長期相對穩定。此所以,人民幣要真正的國際化,便需要有巨大的黃金作為抵押。美元在二次大戰後差不多壟斷了全球黃金儲量,美元才可以建立霸權,現時中國的黃金儲備還遠遠不及。
至於SWIFT的限制,人民幣還未到可以與之割離、分庭抗禮之時。關鍵還是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功能是否足夠。
中國推動去美元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與貿易關係密切的國家建立貨幣聯盟,或區域的貨幣自由兌換體系,可是政治上還未到這個階段。發展重點仍只是雙邊多邊的本幣結算,加上人民幣各種形式貸款在區域或國際市場上的流通。最可能的發展目標是在美元、歐元以外,成為第三強的國際貨幣,但俄羅斯等願意支持嗎?這便是政治而非經濟條件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