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印度奇迹 崩盤在即

上回講到,印度總理莫迪曾嘗試效法中國,將印度發展成另一家世界工廠,除了希望吸引外資和賺取外匯,更重要是製造更多中低層的就業機會,讓不同階級的國民都分享到「印度崛起」的成果。
然而,發展工業不是有人、有地、有資金就會成功。印度許多地方,不論大城市還是落後地區,其水、電、煤等基礎設施,都追不上經濟增長與工廠生產的速度。運輸問題更是最大樽頸位,包括內陸運輸及對外航運,無法快速和安穩地運送到買家手中,產品再平或再好都無用,這就是中國人強調「路通則財通」的原因。
莫迪也深明這個道理,近年大力投資各類基建,在全國不同地區築橋起路建電廠。但如同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因人才、技術與監管不足,印度不少基建項目變成貪污溫床和豆腐渣工程,塌橋冧路事故如家常便飯。加上教育、醫療、福利等開支隨人口而上升,還有大幅增加的軍費、一度引發大混亂的「廢鈔令」,導致財赤日益嚴重,政府債台高築。
也跟中國的發展歷程一樣,印度硬推工業和基建,引發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耕地流失問題,水浸及山泥傾瀉意外頻生,糧食危機一觸即發。莫迪的做法是廢掉部分環保法規,認為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重於環保。在國際上他亦多次帶領其他發展中國家,反對西方發達國家強制別國減排節能,視巴黎氣候協定如無物,與中國領導人近年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相逕庭。
種種迹象顯示,如再不作出更根本性的政經制度改革,所謂的「印度奇迹」勢難追上中國的發展,若遇上大型金融危機更可能迅速崩盤。現已年屆73歲的莫迪,似乎並不是領導這場改革的合適人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