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印度經濟崛起之路

一連兩日分析了墨西哥選舉及其新政府面對的挑戰,今日談談同樣剛進行過大選的印度。與墨西哥一樣,印度經濟近年表現優異,有人形容為「印度奇迹」,或多或少也是受惠於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打壓,尤其在科技方面。
印度人普遍數學好、IT勁,又識英文,更重要的是印度乃美西方用作制衡中國的最大(不論是人口、面積或政經軍事力量)棋子,自然成為許多美西方企業的資訊科技外判商和後勤基地,久而久之,也促成了不少本地創科研發和獨角獸企業,成功傳銷海外,甚或反攻西方。
此外,印度人口早前剛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而且平均年齡極低,就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國,產生幾何式的人口紅利,令印度GDP於總理莫迪任內首度超越其前宗主國英國,預計在一、兩年後更可以追過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德國。經濟增長快,創科發展佳,帶動印度股市近年屢創新高,總市值、交投量與集資額均已超越港股,金融服務業發展迅速。
然而,科技與金融行業雖然賺錢又快又多,但能夠創造的中低層職位卻有限,只有少數高學歷、高技術,或本身已有一定資產的人可獲益,無法滿足增長過快的年輕人口就業需要,並令印度本已相當嚴重的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根據不同計算方法,印度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兩成七至四成半,不少低下階層抱怨未能受惠於莫迪標榜的「印度崛起」或「印度復興」。
莫迪曾提出「印度工廠」概念,希望效法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一來增加外匯收入和吸引外來投資,二來創造更多中低技術職位,解決年輕人失業問題。起初有一定成效,後來卻停滯不前,明日再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