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教科人才改革 緣何重點單列

延遲舉行的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將在7月召開,主題已定為深化改革。究竟在哪些領域破局,是外界關注重點。《人民日報》日前刊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點》文章指出:「在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統籌謀劃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和黨的建設領域的改革。」
經濟改革依舊是龍頭,這並不稀奇。實際上,改革開放40年,主要的改革也就是經濟改革。不過,後面幾項改革的排序則頗耐人尋味,「教育科技人才」竟排在首位,超越了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等。教育科技人才,本身實際上是一項相對具體的工作,而政治、法治等卻是重大的宏觀領域。若說政治、法治等是「面」,教育科技人才只能算是「點」。央媒如此排序,顯然絕非信筆之作,而是透出三中全會改革的優先級問題。
當前中國與西方經濟博弈,最核心是科技方面的「卡脖子」。這是中方最主要的弱項和軟肋所在。因此,科技自立自強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技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比拼,人才又與教育息息相關。經濟方面發展新質生產力,安全方面增強國防實力,均取決於科教人才。日前高層在山東召開座談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前置到突出位置,也就是已經成為「主要矛盾」之一。
十九大後,教育、科技、人才的領導體制先後進行了重大調整。第一步,2018年,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被分拆,調整組建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教育劃歸中央直接領導。第二步,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升格為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力度。省委層面,原由組織部部長任人才小組組長,如今由省委書記領銜擔任組長。第三步,2023年,撤銷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這意味着教育、科技、人才均構建了由中央集中領導的新體制。
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整體論述,被定位是「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培養人才,人才驅動科技,三者各有側重,但實際上又三位一體。若條塊分割,各搞一攤,就絕不會真正形成高效運作局面。因此必須統籌推進,融合發展。這應就是三中全會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的大方向。
鬆綁管理擴探索空間
人才的成長,科技的創新,其實最根本的並非加碼管理,反而是鬆綁放活,提供探索空間。中國的教育、科技投入並非世界最高,但管理成本卻是舉世無雙。龐大的官僚機構掌控人權、財權,外行領導內行,往往劣幣驅逐良幣,管得愈多,效率愈低,陷入「逆改革」、「逆淘汰」困境。要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必須正視這問題,以胸襟和誠意善待人才,絕不能諱疾忌醫,浮在表面工夫,到頭來原地打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