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亂食貝類海產內臟 毒素入體隨時命喪

深海魚內臟或含有毒素,市民應盡量只食魚肉部位。 深海魚內臟或含有毒素,市民應盡量只食魚肉部位。
深海魚內臟或含有毒素,市民應盡量只食魚肉部位。
東呼即應訪業界 中伏細節大拆解
最近接連發生市民進食貝類海產中毒個案,有男女在家食海螺後兩小時內出現四肢麻痹、視力模糊、暈眩等中毒症狀,幸兩人求醫後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麻痹性貝類毒素在自然情況下可能存在於雙貝類海產體內,烹煮並不能消除這種耐熱的毒素。很多人喜歡食海鮮,究竟如何才可以吃得安心又放心呢。《東呼即應》請教了漁業界老行尊,訪問了市民和家庭醫生,拆解海鮮中毒之迷。
今年4月,本港有一對男女在荃灣楊屋道街市買大海螺、扇貝、貴妃蚌等海鮮回家煮吃,結果隨即出現四肢及舌頭麻痹、嘔吐、暈眩、步履不穩等症狀,最終要入院治療。而在去年4月亦有兩名本港女子,在東涌食肆吃下花蛤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及腹部痙攣等中毒症狀,食貝類海產是否真很易「中伏」。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受感染貝類海產原來即使完全煮熟,也不能把耐熱的麻痹性貝類毒素消除,市民吃了之後如出現中毒病徵,必須盡早求醫。
市民黃太表示曾經只吃了一隻貝類海產就需住院兩天,故以後也不買貝類海產。另一市民楊太就指,經常買貝類海產回家煮吃,有經常買大蜆、細蜆,吃完後沒有不適。市民Anne就指通常不吃內臟,若吃就會出事。
帶子較高危 忌貝類煲湯
人稱「小背心」的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指,貝類海鮮只吃肉不吃內臟就沒問題,譬如帶子或扇貝白色的肉以外的裙狀組織、器官狀東西就是胃囊、內臟,若吃了很大機會中毒。他指通常帶子較高危,這種雙貝類海產,兩片殼合攏那種,例如蜆、帶子、扇貝,較容易吃出事,建議不要用貝類海產煲湯,曾經幾年前試過,在湛江有人用帶子煲湯,結果不是中毒那麼簡單,而是吃死了人,因為麻痹毒素盡溶在湯中,令湯水變成致命毒水,故也不建議連汁一併吃。
深海紅鰽魚 少吃保平安
至於深海魚,李亦指跟貝殼類海產一樣,不要吃深海魚的內臟,因為毒素都集中在牠的胃囊、魚肝等內臟,魚膥(魚卵)也算是內臟,在高峰期最好不要吃,有種珊瑚魚,名紅鰽魚,這些魚盡量不要吃。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雪卡病毒就是有些海藻由珊瑚產生出來的毒素,會令人惡心欲吐、腹瀉、肚痛,可能手腳感到刺痛、皮膚痕癢、影響視力等。而未經煮熟的活海鮮,吃了更危險,因除有機會海鮮中毒外,由於未經煮熟,也可以有很多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業界建議切除扇貝周邊裙狀組織,才可吃得安心。業界建議切除扇貝周邊裙狀組織,才可吃得安心。
業界建議切除扇貝周邊裙狀組織,才可吃得安心。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黃太曾因進食貝類海產而身體不適住院,從此不敢再買貝類海產。黃太曾因進食貝類海產而身體不適住院,從此不敢再買貝類海產。
黃太曾因進食貝類海產而身體不適住院,從此不敢再買貝類海產。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