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未戰先戰

北京對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清單優惠政策的逐步取消,以至台航空公司未能獲准飛越新疆上空等措施,顯示北京的兩岸政策有所轉變。以往惠台政策,大方向是用錢收買台灣民眾,可結果是資本家受益,民眾受益有限,且資本家受益反成資助台獨之用。民進黨的台獨政策不因此改變,反變本加厲。惠台政策底下,統派全潰,國民黨也去中國化,民進黨得勢連任,台灣台獨化和與美國緊密合作更形強化。惠台政策弄巧反拙。
台灣民眾對統一抱有抗拒,這種心態不是一、二十年或一代人可轉變。美國也在台灣及東亞進行攻華的預備,時機適合時,美國必然與華一戰,企圖打垮中國復興之勢,目的要把中國瓦解,一如對待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中美因台灣之戰對台灣及中國內地破壞極大,與其等待戰爭的破壞,倒不如先行打擊台灣的台獨政權及其政治經濟傾向,未來對台的戰爭,提早用冷戰形式開展,可減少破壞程度,預先挫敗台獨及美國在台的準備工作。在未戰之時先戰,抑戰作用增強,應屬上策。
台灣現時的經濟極度依靠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北京不單止要取消惠台政策,更可減少對台進出口。後者會使台灣轉而往比大陸成本更高的地方進口,抬高台灣的通脹,構成財政赤字,負債經營的問題外更添經濟困難。對大陸來說,來自台灣進口不少屬半導體,早晚在美國制裁之列,大陸也全力在本土生產。減少從台進口可逐步推行,不需一下禁止。但對半導體以外產品,特別是農產品,大陸可轉移進口來源,也可用本土生產替代,便可快步禁制,增強打擊民進黨政權,也打擊台灣經濟民生,製造政權與民眾的政治矛盾,削弱民進黨政權與台獨的支持力。要把台灣烏克蘭化,大陸倒不如先把台灣變成美國的經濟財政負擔。
北京可大力發展福建,但不讓其支援台灣,惠台政策取消,要參與發展便要落地福建,不能兩岸走輾轉圖利,更不能把財富帶離福建、帶離台灣,變成進貢美國。北京對台灣圍城可留有一缺口,就是台港關係,但一切依北京條件。香港只作為台灣民眾在大陸或東南亞發展的轉口點、中介處。在中國企業與東南亞貿易投資大發展前景下,北京容許台灣人才資本經香港轉戰內地及東南亞,但經過港政治篩選,不容台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