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零售苦苦掙扎 當局一句轉型卸責

市民及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打擊本港零售業。 市民及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打擊本港零售業。
市民及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打擊本港零售業。
【本報訊】上周五(5月31日)公布的4月零售總銷貨價值,按年顯著下跌14.7%,反映零售業經營慘淡。有議員指零售業艱難,問及當局有沒有方法激活零售業,又指市民北上消費增加、內地居民境外消費模式多樣的趨勢可能會加劇,隨着香港和內地交通愈來愈便利,港人北上消費的趨勢不可阻止。
今年首4個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輕微。撇除政府一次性紓緩措施的效應,今年首4個月的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為1.0%,按基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主要組成項目分析,外出用膳及外賣的價格在今年首4個月繼續錄得3.3%的較快按年升幅,基本食品的價格則下降0.9%。衣履價格的升幅放緩。煙酒的價格因煙草稅率上調而進一步明顯上升。交通費用和雜項物品的價格升幅維持溫和。私人房屋租金大致保持平穩,微升0.2%。
議員何敬康昨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指出,零售界認為香港整體經濟環境在疫情過後仍然復甦得非常慢,今年4月的零售數據亦顯示零售業面對非常艱難的時期,問及有沒有方法激活零售業,如提高內地旅客免稅額等;另一議員譚岳衡也指市民消費模式的轉變對私人市場造成挑戰,而市民北上消費增加、內地居民境外消費模式多樣的趨勢可能會加劇,隨着香港和內地交通愈來愈便利,港人北上消費的趨勢不可阻止,詢問政府如何拓展雙向消費。
稱從來不是「鬥便宜」
財金官員回應稱,5,000元人民幣免稅額已經訂立了一段時間,會與相關政策局研究是否需要提升。至於港人北上消費,內地居民來港的消費模式轉變已成客觀事實,該官員強調香港仍有很吸引的地方,香港與其他地方競爭時,從來都不是「鬥便宜」,要提升競爭力便要在產品、服務、客戶體驗等着手,不同業界都需要轉型以提高競爭力,而當更多距離香港較遠的內地城市可以個人遊簽注來港,將增加本地過夜客數量,而消費亦會相應增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