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難以預期

蘇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瓦解,有說始自美國前總統列根推行星戰軍備競賽。70年代蘇聯的經濟已缺乏動力來進一步擴張,星戰軍備競賽把寶貴的經濟資源浪費在國防科技的研發,以及武器的生產、積累。因為經濟乏力,所以便促使市場化的經濟改革與民主化的政治改革,可以乘虛而入,其中還有蘇共領導層內部親西方勢力的作用。
蘇聯的瓦解是由上而下,由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政治精英篡奪了蘇共領導權,在專制的權力架構下,少數人弄權,把蘇聯的體制逐步剝脫,最終形成表面上的民主,實質是政變和政變後的政治寡頭壟斷,配合着在政治控制瓦解下的石油等國有資產,蛻變成為經濟上的寡頭壟斷的資本和權力基礎。若不是普京崛起,俄羅斯聯邦早已分裂,被肢解了。
整個過程是政治悲劇,蘇聯時期積累的大量武器和技術上遠超美國的宇航能力,在政治紛亂時候,沒有任何積極作用。然而,在烏克蘭戰爭中,蘇聯時期積累的武器卻大派用場,成為與北約和烏克蘭作戰的優勢之一。蘇聯時代的宇航技術,在普京時代也是俄羅斯重整國防科技的重要技術來源。蘇聯時代之失,卻是普京時代之得。
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當時境內積存大量武器,包括龐大的核武。蘇聯時期的全國國防科技與生產能力,也集中於烏克蘭東部的工業重鎮。可是烏克蘭政府在美國的誘導下,把蘇聯時期的資產全部揚棄,核武銷毀,國防科技棄置(倒讓中國得益),國防工業與重工業被閒置忽略,烏克蘭走回工業化前的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形態,且也是寡頭壟斷的格局。表面上是通過市場,把國防擠佔的資源騰出來作經濟發展,按西方比較效益的原則,出口農業為主。但獨立以來,烏克蘭從蘇聯經濟社會水平全國第二高的成員國,急速地衰落。而在烏克蘭戰爭中,若不是北約介入,早已滅亡。如果當年不銷毀核武,俄羅斯應不敢進攻烏克蘭,北約也不會容易控制烏克蘭政權,而即使與俄作戰,如果蘇聯時代的武器庫存沒有棄掉,仗也不會打得這樣辛苦,這是始料不及。
歷史的發展,更多的是來自沒有預期的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宏觀的歷史規律趨勢仍可分析出來,但具體的發展卻無可預測。所以政治和政府的政策行為都應留有餘地,應對沒有預期的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