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銷貨價值按年插14.7% 零售市道更壞 跌幅4載最大

零售下滑,街上空置店舖增多。 零售下滑,街上空置店舖增多。
零售下滑,街上空置店舖增多。
節日效應失靈 奢侈品最慘情
港人北上消費對本地零售業帶來巨大衝擊!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顯示,今年4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6億元,按年大跌14.7%,表現更是近4年來最差;扣除價格變動後,零售業總銷貨量料按年下跌16.5%。港府表示,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顯著下跌,部分因為復活節假期大批居民出境,加上去年同期疫後復常不久、政府派發消費券等,令本地消費氣氛暢旺。換言之,去年的高基數令今年數據大倒退,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則指本港零售業已進入「非常艱難的時間」,預測下半年零售市道仍然疲弱。
根據統計處公布的數據,4月多個主要類別的零售行業銷貨表現均節節敗退,錄得高雙位數的下挫,跌幅最厲害的如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28.7%);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26.3%);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26.5%);服裝(下跌23.6%)及百貨公司貨品(下跌21.5%)。不過,該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4億元,按年升11.4%。至於今年首4個月的情況,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亦較去年同期下跌4.7%。
當局:4月多雨礙消費
政府發言人表示,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顯著下跌,部分原因是復活節假期令市民消費模式轉變的影響更形明顯,復活節假期大批居民出境,不但影響他們離港期間的本地消費,亦可能會減少外遊前後日子的消費。另外,去年同期在社會疫後復常和消費券計劃的支持下消費氣氛暢旺,導致比較基數較高,亦有關係。當局更提到4月份多雨亦影響本地消費。展望未來,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的轉變會繼續為零售業帶來挑戰。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今年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跌14.7%,屬低雙位數跌幅,顯示零售業進入非常艱難的時間。她提到,汽車及汽車零件銷貨價值升幅顯著,相信與政府宣布延長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安排有關;其他類別多錄得雙位數跌幅,以珠寶首飾為例,金價自3月起一直上升,預見5、6月金價持續高企,料影響相關類別的銷售。
九成店舖五一生意跌
謝表示,協會就5月的零售情況,向旗下4,200間會員店舖、7.6萬名前線員工進行調查,發現5月雖有內地五一長假期,但整體生意不理想,少於10%會員稱生意錄得升幅,因零售商作推廣優惠推動;超過90%反映生意下跌,跌幅介乎單位數至接近中雙位數,其中有單位數下跌的包括電器、食品店、個人護理、超市、百貨業及家具家品;而衣服、健康食品、眼鏡、鐘錶珠寶等,跌幅則達20%以上,甚至接近中雙位數。
她續指,超過八成會員認為5月生意較預期遜色,其中半數稱落差很大,五一長假生意雖較平日好,但整體表現均比去年差。她認為有兩大原因,其一是旅客消費及旅遊模式有轉變,內地旅客現時更偏好深度遊、打卡等活動,與以往純購物的旅客分屬兩批不同的旅客,故過往受惠於個人遊的行業大受影響。其二,港人外遊及北上消費熱情持續,大大打擊本地消費市場。
謝邱安儀提到,香港市場有五窮六絕的說法,6月屬傳統銷售淡季,少於20%會員預期6月生意有升幅或持平,惟預期僅有單位數微升;超過八成預測有單位至中雙位數跌幅,當中以鐘錶珠寶、健康產品及海味行業等較為悲觀。業界認為,今年4月、5月生意均不理想,預測6月市道繼續低迷。
對於內地擴大赴港澳個人遊城市,謝邱安儀稱,業界表示歡迎,並期望政府向中央提出,提升內地訪港旅客購物免稅額,由現時的5,000元人民幣(約5,500港元)提升至3萬元人民幣(約3.3萬港元),以至增加到10萬元人民幣(約11萬港元)與內地海南看齊,認為此舉對奢侈品市道幫助更大,並期望盡快恢復對深圳居民簽發「一簽多行」。
業界料下半年仍疲弱
被問到本地零售市場何時回暖,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執行總監羅振邦表示,回暖與否涉及眾多因素,協會早前預測今年上半年整體零售額有高單位數至低雙位數跌幅,業界對零售前景存在憂慮,協會維持相關預測。他續指,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港人跨境消費情況持續,且銀行利息高企,下半年租金、人工持續高企,暫看不到改善情況,消費者信心持續受壓,預測下半年零售市道仍然疲弱。不過,內地擴大個人遊城市,加上政府推動盛事經濟,有助提高訪港旅客,對零售市道有正面作用,或會加快零售市道復甦。
經濟不景,4月份零售銷貨價值大幅下挫。經濟不景,4月份零售銷貨價值大幅下挫。
經濟不景,4月份零售銷貨價值大幅下挫。
復活節期間,大批市民外遊,影響本地消費。復活節期間,大批市民外遊,影響本地消費。
復活節期間,大批市民外遊,影響本地消費。
4月主要行業零售銷貨價值4月主要行業零售銷貨價值
4月主要行業零售銷貨價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