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須借鑑香港經驗
今年初,中國政府預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可達到5%左右,當時大部分國際經濟組織很保守,認為北京過於樂觀。如今近半年過去了,不少專家終於向現實低頭,日前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宣布, 2024年中國的GDP增幅,由原本估計的4.6%上調至5%。比較頭一季的GDP表現,美國的升幅是1.6%,歐盟各國平均低於1%,日本最糟糕,竟然呈現負增長,而中國的增幅則超過預期,達到5.3%。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還是要仰仗神州大陸。
然而,中國經濟仍是喜中藏憂,本欄老早說過,內地的經濟數據表面上良好,但問及不少國民的親身感受,他們的「體感經濟」,卻未能回復到新冠疫情之前。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特性。中國人有兩個傳統根深柢固,觀念與習性跟其他地域的人相比,不能等同視之,因此即使要改革起來,也得小心翼翼,否則恐怕會引起亂象,進而打擊實體經濟。這兩種傳統,一種是重視土地產權,一種是重視讀書考試。
因為重視土地產權,所以中國人熱衷置業,造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房地產市場;也因為重視讀書考試,故此中國的教培行業十分興盛,衍生無限商機。但凡事忌過猶不及,早年內地房價太高,莘莘學子們終日埋首書堆,滿腦子只想着要去上這個那個補習班,這種現象必須約制。只不過一旦約制過甚,這兩大市場又會變得一潭死水,尤其是房地產業,樓價高低關乎很多人的身家多寡。手上的資產跌價,民眾的消費意欲就會大幅減少,這種情況已多次體現在香港特區之上。香港與內地都是中國人的社會,人們的觀念與習性大抵相同,香港的經驗很值得引為殷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