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結交政治騙子 緣何連綿不絕

在這些年來內地反腐通報中,「政治騙子」成為常客。「結交政治騙子」、「迷信大師」、「官場掮客」等,屢屢見諸被查辦官員的違紀問題中。譬如,最近被開除黨籍的陝西省政協前主席韓勇「結交政治騙子、搞政治投機」,四川省政協前副主席楊克寧「搞投機鑽營,結交政治騙子」,大同小異。原司法部部長傅政華、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天津市前市長黃興國等人,也有類似問題。
「政治騙子」自我包裝、故弄玄虛,聲稱掌握內幕消息,能幫助官員提拔重用、擺平案子等。由於出現頻率太高,以至《黨紀處分條例》專門增加了對「結交政治騙子」的處分規定,視不同情節給予嚴重警告、撤職、留黨察看、開除黨籍等不同處分。然而現實卻是,騙子綿綿無絕期。按官方公布的相關案件看,政治騙子的騙術伎倆似乎都很拙劣,卻如同姜太公釣魚,眾多官員前赴後繼地咬鈎。這未免是小覷官員們的智商了。其實,在官場裏摸爬滾打,哪一個不是老於世故的「人精」呢?
選官用人 黑箱操作
官員之所以結交政治騙子,不外乎三種心態。第一,確實是權欲熏心,一心一意往上爬,廣泛撒網,確實容易陷入「當局者迷」。第二,貪腐多年,聽聞有關風聲,惶惶不可終日,四處抓救命稻草,病急亂投醫。第三,地位不穩,想搭天線、尋靠山。而環顧官場,絕大多數官員都至少佔據一條。因此,「政治騙子」也成為剛需。
但這些只是主觀意願。騙子能暢行無阻,還離不開客觀因素。首先,在現行的金字塔式的官僚體制中,上級對下級有着絕對控制,官員只需「唯上」,毋須向選民交代,沒有公共監督。與上層拉關係,是每個官員的必須課。騙子固然有,但真正掌握官場人脈的「高人」、能幫忙升遷的「高人」也大有人在。他們往往是官場大佬的「衙內」、「契仔」、「乾女兒」,游走於官商之間,搞權錢勾兌。
由於事情處於灰色地帶,很多事情見不得光,故都是雲山霧罩、不可言明。並且,相對升官發財的巨大市場需求,「高人」資源則相當稀缺,這給了一些騙子可乘之機。官員之所以頻頻墮入「政治騙子」網中,說到底是大環境問題,是受到那些「成功案例」刺激。假如真正做到風清氣正,選官用人都是公開、公正、公平,那麼就不可能存在「政治騙子」的生存土壤。
再者,官員結識「政治騙子」,往往不是一對一,也就是說並非對某個騙子深信不疑,而是抱着「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廣泛撒網。只要其中一個能真正打通門路,那就是巨大回報。騙子們動輒開口要價幾十萬、上百萬,對於升斗小民來說是巨額金錢,但對於腐敗官員,不過是指縫間灑灑水而已,投入與回報相比,還是很划算,何樂而不為呢?只要選官用人模式沒有改變,依舊是內部運作、小圈子操作,「政治騙子」就難以根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