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底線思維

中國大陸對付台獨,包括其背後的美國,用的是底線威嚇,定出不可逾越的底線,表示一觸及便可能啟動武統。這個策略前提是美國及台獨不願戰爭。但美國若目的是拉中國陷入戰爭中,這樣的策略卻會弄巧成拙。
美國是不怕也不惜要牴觸中國的底線,大不了是一戰,正中它的下懷。但它亦不必即時開戰,而是選擇時機。時機是台獨準備是否就緒,時機是中國大陸是否處於內外困境之中。主動權在美國,是因為它可選擇甚麼時候重重衝擊中國的底線來引發中國武統。不過在最後引發戰爭之前,美國還會不時地牴觸中國的底線,施加壓力,牴觸只是稍為超越中國底線,目的是不停測試中國的反應,包括測試中國軍力的安排部署,也測試中國可怎樣政治應對,是敢不敢戰。
不敢戰的話,中國的底線便被戳破成空話,打擊中國政府的威信,也使美國可以迫使中國把底線退後,讓美國可依此不斷地壓迫中國的底線。侵犯中國的底線便成美國的戰術,不斷纏擾。假若中國真的動兵,美國也可退一步推諉於意外,或任何可信或不可信的理由,以至不用理由來退一步先不開戰,留待稍後再覓時機。對美國而言,這樣糾纏的戰術,沒有多大成本,卻可以在國際上製造出台海經常的麻煩,擾亂中國的內外政策。這樣也製造時間與空間培育台獨成為烏克蘭式的部隊,爭取台獨成氣候作為美國在台海對華的代理人。
中國在美國的壓迫下,必然大修軍備,有一點像列根時代美蘇星戰軍備競賽的性質。當年是美國虛張聲勢,蘇聯則重本建軍,影響到經濟民生的發展,帶來困境,讓戈爾巴喬夫推行對美和解和市場改革,結果弄至蘇聯由內而外地瓦解。今天美國引發與中國的軍備競賽,可能也是虛張聲勢,且只用美債來支付。相對而言,中國是把寶貴的資源投入軍備,擠佔民生經濟發展所需。中國財政開始短缺,再大力投資國防,中國也要擴大債務來支撐,經濟的發展難免受到打擊。
中國大陸對美硬拚,拚軍備、拚軍演,可是對爭取台灣民心未必有多大作用。堅持戰線思維便讓美國牽着走,極為被動。倒不如不明言底線,讓美國及台獨處於不肯定的恐慌中,更有利中國來制訂、執行政策。但無論如何,單只考慮戰爭,容易被美國擺弄,處於被動劣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