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網絡欺凌損心靈 輕輕放生恐索命

青少年上網遭受網絡欺凌不容忽視。 青少年上網遭受網絡欺凌不容忽視。
青少年上網遭受網絡欺凌不容忽視。
光纖世界色暴蔓延 東呼即應揭監管不嚴
互聯網資訊泥沙俱下,當中包含不少「有毒物質」,包括YouTube淫片氾濫,淫審處亂評級變相開綠燈,浪費納稅人金錢,學生看了更很容易被灌輸錯誤性觀念而誤入歧途。除了有機會被色情資訊荼毒外,青少年上網遭受網絡欺凌問題也不容忽視。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中學生曾參與網絡欺凌,兩成人曾遭網絡欺凌,逾四成人曾萌輕生念頭。《東呼即應》探討相關問題,有議員指相關個案未得到執法部門足夠重視,很多時候可能警司警誡甚或連警司警誡也沒有,記錄在案後不了了之。有關注組織擔心,欺凌現象引發抑鬱或自殺傾向增多。
網絡欺凌入侵校園不是今時今日的事,2022年一項調查亦顯示每10名中學生便有4名在過去一年內至少一次遭受虛擬性騷擾,校園網絡欺凌問題嚴重。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指出,近年網絡欺凌情況愈來愈常見,主要原因是疫情下學生社交活動多在網上進行,欺凌本身由學校轉移到網絡世界。
心理受創 引發抑鬱自殺傾向
陳續說,學校在網絡世界進行跟進個案都較困難,很多時候遇到網絡欺凌的學校或會表示欺凌事件不在學校發生而不能跟進,欺凌很多時亦是「多對一」的情況,中間會看到一個權力上不平衡。陳亦指出,不論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其實也有影響,或會出現抑鬱,嚴重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旁觀者亦可能會不安,擔心變成下一個受害者,或是因幫不到受害者而自責。
家長宜多關心 留意子女情緒
路德會皇后山綜合服務中心主管葉文龍認為,網絡欺凌並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更有機會令子女突然抗拒上學,而年輕人在成長的階段中都是比較渴望獨立,與家人的關係未必像小學階段般緊密,但仍會建議家長定期關心年輕人,例如在學校的情況、和朋友的相處關係等,不要等到出事時才去關心年輕人,亦可以留意青少年的情緒變化,例如說會否突然不開心、把事情藏於心裏,甚至對於使用電話或電腦覺得感到恐懼。
葉指出,當學生認為自己遇上網絡欺凌,獨自面對着很大的群眾壓力,事件牽涉同學及朋友外,更有機會涉及與事件無關的網民,所以遇到網絡欺凌時要留意不同的情緒反應,一定要找方法作為宣洩的出口,例如朋友、家人、老師及社工,如果未有妥善處理就有機會出現其他的風險。
議員郭玲麗則指,政府一直投放不少資源處理學生精神健康問題,惟同時亦很散亂,她認為最重要是教育局或政府幫學校建立正向校園,令學校的文化都趨向一個正向的文化,校園欺凌事件或在社會上欺凌、家庭的暴力相信就會減少。
不過郭亦指出,網絡欺凌現時的確難以處理,提及曾接觸過的個案,一名小朋友被200多個學生一起在社交平台欺凌,包括言語上的詆毀,即使執法部門立案,仍難以有效地保障學生不受傷害,加上學校息事寧人,即使加強了教育或希望學校提高意識,但很多時報案處理後,甚或連警司警誡也沒有,只是記錄在案然後不了了之,認為有關方面需要正視。
有調查指逾半受訪中學生曾網絡欺凌朋友或同學。有調查指逾半受訪中學生曾網絡欺凌朋友或同學。
有調查指逾半受訪中學生曾網絡欺凌朋友或同學。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