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爭議罵聲中玩完 垃圾徵費真失敗

醞釀接近20年,經歷4屆政府,2021年終於完成立法的垃圾徵費計劃,一直爭議不斷,實施日期兩度押後,始終都不能落實。政府昨日「引刀成一快」,正式宣布暫緩垃圾徵費,不會如期在8月1日實施,並將於稍後刊憲。現時更無實施的具體時間,意味政府不想再為垃圾徵費限死一個時間。垃圾徵費折騰了好一段日子後,如今市民暫不必再為垃圾徵費會加重經濟負擔而操心,一天光晒!為政者能去民之患,畢竟是好事。
政府羅列了民間反對垃圾徵費的意見,洋洋大觀,譬如加重家庭負擔及變相懲罰,用多個膠袋又不環保,加上家居窄難儲廢物作分類回收,同時回收配套不足,徵費操作繁複,更加重清潔工負擔,令管理費成本升高,有機會令人亂扔垃圾,推高經營成本。政府稱,經過8周先行先試計劃,當局已獲得研判所需資料及數據,對於如期推行垃圾徵費,支持的市民不多,80%人認為需押後或分段實施,甚至擱置計劃。本欄早前已力陳,垃圾徵費已淪為食之無味、棄之不足惜的雞肋,不正是如此嗎?
此外,先行先試結果顯示,大部分住宅樓宇參與者並未善用指定袋,後期情況更加明顯,垃圾棄置量及回收量以及習慣未有大改變,分揀垃圾大增清潔工的工作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表示,先行先試結果反映本港沒條件實施垃圾徵費,改變習慣涉多方面工作,需按部就班,未來會加速擴大回收網絡,包括全港屋邨及大型屋苑額外加裝智能廚餘回收桶等設施,目標未來一年增加一倍;亦會設100個廚餘回收街站;在100個垃圾站設收集點。「綠在區區」亦會延長營業時間,並增加收集點數目,由200個增至800個,並在大型垃圾站設「綠在區區」,強調重視減廢回收的初心不變。
高官之言,可為垃圾徵費一再押後、不定具體實施日期打圓場,證實計劃雖然全面叫停,不過政府並非躺平「冇做嘢」,反而更加努力「補鑊」,以解環團轟政府不負責任、無立減廢時間表,甚至被記者追問是否應該有人要問責的窘境!如今垃圾徵費計劃縱使擱置,政府依然循序漸進推行減廢工作,作為市民,其實都希望為源頭減廢出一分力,只要政府真的做好配套,方便到市民,相信推行環保政策,不一定要「寓禁於徵」才能做好減廢。反之,思慮周全些,站在市民的角度,不離地,垃圾徵費相信不至於搞了這麼多年,到頭來勞民傷財而在一片民怨沸騰下「玩完」!
當局又指,垃圾徵費雖暫緩,6月起會繼續派半年指定垃圾袋予公屋住戶,每月提供20個,鼓勵住戶只用20個袋扔垃圾,推動他們參與減廢回收。有議員關注政府暫緩實施後,與指定袋供應商會否出現違約問題;已生產的指定袋能否以較低的價格售予市民,以收回一定成本。事實上,政府向來做慣「大嘥鬼」,當年新冠疫情嚴峻時,政府製造大批銅芯抗疫口罩分派市民,被譏為似「阿婆底褲口罩」,結果劣評如潮,又是浪費了大筆公帑。今之指定收費垃圾袋,反正政策已煞停,免費派給公屋住戶使用吧,還計較甚麼成本呢?希望政府吸取教訓,不要欲減廢卻又帶頭做「大嘥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