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選票為重 環保為次

美國總統拜登及其所屬的民主黨,一向自稱比前總統特朗普和共和黨更加着重氣候問題。但是為了在年底大選爭取連任,取得本土製造業老闆和工會支持,拜登政府早前宣布向中國製的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設備等多類環保產品狂加關稅,不但令美國消費者受害,長遠更影響全球的減排節能進程,尤其美國人與美國車都是以浪費能源聞名。
同一劇情亦在大西洋對岸的英國上演。執政保守黨曾有一段時間相當強調環保減碳,前首相約翰遜就堅持每日踩單車上班,以凸顯其環保形象,又提出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但正正在約翰遜執政期間,英國脫歐,疫情爆發,還有俄烏戰事,導致英國經濟衰退,通脹升溫,尤其是各類能源價格大幅上升,令許多基層以至中產民眾苦不堪言,約翰遜政府當時已低調地調整了部分減排措施。
現任首相辛偉誠上台後大打政治及國家安全牌,但民眾最關心的還是通脹與能源價格問題,致使他毫不掩飾地在環保減碳方面開倒車。辛偉誠去年初改組內閣和重組政府架構,增設能源安全部,美其名為了保障英國的能源安全和新能源開發,實際上卻先後取消了強制出租住宅提升能源效益的規定、重新批准在北海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推遲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以換取油公司協助壓低能源價格,減輕民眾負擔。有關做法引起當地環保團體不滿,曾以黑布覆蓋辛偉誠的私人別墅抗議。
公布大選日期後,辛偉誠為扭轉劣勢,進一步借能源問題攻擊對手,指控工黨的環保減碳主張,會導致民眾的電力、燃油及天然氣費用大增,以及出現短缺。其實只要英國放棄援烏,與俄國修好,能源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但當然兩大政黨都不敢這樣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