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要成為威士忌工廠

近年香港人不時拿新加坡和香港作比較,非常熟悉香港情況的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早前來港出席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時,就被記者問到兩地有何不同。我記得他當時用了一個譬喻回答,說獲巨額補貼到新加坡演唱的美國流行天后Taylor Swift是「甜甜的汽水」,金庸則是「歷久不衰的醇酒」。這個比喻既貼切又不得罪星港兩邊,令人印象深刻。但許多人不知道,楊榮文對新加坡還有另一個比喻。
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據楊榮文說,假如拔掉威士忌的瓶塞,把那瓶威士忌倒入游泳池,威士忌很容易被池水同化,失去自我的價值。他認為地方細小的新加坡有如威士忌,不可能不和外國聯繫,要生存就要發展成為威士忌製造廠。當瓶內的威士忌一邊滲出,瓶裏一邊生產新的威士忌,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
楊榮文的比喻對當今香港有很大的啟發。香港既是中國的一部分,又有不同的法律、經濟制度,最大優勢就是一國兩制,可以擔當中國聯通世界的橋樑。若把香港的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香港便和內地其他城市沒有分別。
以工人階層為例,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打工仔艱苦奮鬥,最渴望得到相應的工作報酬。僱主的鼓勵和認同固然重要,但以金錢形式支付僱員報酬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既講究權益,也看重奉獻精神。有立法會議員提出議案,促請政府支持設立勞動模範評選機制,背後隱含的就是內地特色的貢獻理念。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既然中央也認同香港要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就不必事事都要求香港和內地一樣,否則無異於威士忌倒入泳池,很容易令香港失去特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