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飆近7倍 600宗塌泥響警號 雨季殺機滿途

筲箕灣耀興道:耀興道至今仍未完全重開。 筲箕灣耀興道:耀興道至今仍未完全重開。
筲箕灣耀興道:耀興道至今仍未完全重開。
去年冧石癱耀興 仍未完成加固工程
近年極端天氣襲港的情況愈見頻繁,去年塌泥的數目飆近7倍響起警號,今年的雨季及颱風即將殺到,情況不容忽視。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昨日匯報去年山泥傾瀉數字,指2023年全年共發生60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2022年的76宗多近7倍,亦比過去35年平均每年約300宗為多,遠高於平均值,幸無造成人命傷亡。報告亦特別關注一些只有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斜坡,避免再發生類似去年石澳道山泥傾瀉事故,因交通中斷而令該處一度變成「孤村」;而曾發生嚴重山泥傾瀉的筲箕灣耀興道,更至今仍未完全重開,均引起市民不便。政府表示會在本月底前完成巡查已識別的500個斜坡,以優先實施預防性維修工程。有區議員稱曾接獲市民查詢指耀興道未能全部重開感到不便,希望能盡快完成工程。
去年9月世紀黑雨為本港帶來破紀錄雨量,期間發生了181宗山泥傾瀉報告,幸未有人命傷亡。不過,世紀黑雨仍造成了嚴重的山泥傾瀉事故,包括石澳道的山泥傾瀉事件,雖只牽涉一個小型填土坡,但就令石澳道一度全線封閉,影響數千名居民出入;另外有兩項非法斜坡或僭建工程,亦對斜坡構成極大風險,包括紅山半島及清水灣甘澍路的山泥傾瀉事故。
巡查500影響較大斜坡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表示,初步調查顯示,去年引發多宗山泥傾瀉事故主因均來自溪澗、引水道或排水渠的溢流,例如耀興道的嚴重山泥傾瀉事故由上方引水道溢流引發,其中一顆最大的山石直徑更達7米,單單是清理大石的工程就要耗時5至6個月,至現時緊急工程仍未完結,期望在今年6月底完成緊急鞏固工程;岑亦坦言,由於工程屬緊急性質,故長遠仍有需要進行工程以完善其安全性。
另外,岑指土力處會重點處理多個只有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斜坡,目前已識別了500個影響較多人使用的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政府人造斜坡,例如嶼南道、新清水灣道等,優先實施預防性維修工程,包括加固斜坡表面、通渠和改善排水系統等,但由於此類道路一般較窄,所需工程時間更長。岑強調,會在本月底前巡查完500個已識別的斜坡,當中約有1%至2%需進行輕微維修工程的斜坡,已即時完成。
至於備受全城關注的紅山半島山泥傾瀉事件方面,岑表示多個部門已完成巡查,識別出有非法斜坡或僭建工程的地方,並已發出相關命令,處方會持續提供專業意見;他又指出,要發現僭建問題並不容易,因大多牽涉私人地段,但會加強此方面的工作。
「特別提示」列出高危區
岑又稱,本月中起,會聯同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土力處會根據24小時滾存雨量,動態評估受影響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特別提示會列出山泥傾瀉風險較高的地區,提醒市民有關地區可能有山泥傾瀉的危險。
耀興道半解封礙救援
現時筲箕灣的耀興道只重開了一條西行方向的行車線,至今未完全重開。東區區議員周致人表示,據悉土力處曾有計劃在今年6至7月重開行車線,但屆時雨季將至,未知會否有新安排。周又指曾接獲居民查詢,指對行車線未完全重開感不便,加上該道路原先為往來耀東邨和東區醫院的道路,有不少居民擔心若有急事會阻礙救援服務,但部門解釋仍有其他道路可往來耀東邨及東區醫院,期望工程盡快完成,可完全重開行車線。
石澳道:去年石澳道山泥傾瀉事故令石澳幾乎「封村」。石澳道:去年石澳道山泥傾瀉事故令石澳幾乎「封村」。
石澳道:去年石澳道山泥傾瀉事故令石澳幾乎「封村」。
土力工程處匯報去年山泥傾瀉的統計數字。(黃仲民攝)土力工程處匯報去年山泥傾瀉的統計數字。(黃仲民攝)
土力工程處匯報去年山泥傾瀉的統計數字。(黃仲民攝)
耀興道現時只重開了一條西行方向的行車線。耀興道現時只重開了一條西行方向的行車線。
耀興道現時只重開了一條西行方向的行車線。
土力處以高科技記錄山泥傾瀉事故。土力處以高科技記錄山泥傾瀉事故。
土力處以高科技記錄山泥傾瀉事故。
紅山半島山泥傾瀉事件引起全城關注。紅山半島山泥傾瀉事件引起全城關注。
紅山半島山泥傾瀉事件引起全城關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