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個人自我價值低 譁眾取寵博出位

事件中被捕少年,曾自稱患過度活躍症及人格分裂。 事件中被捕少年,曾自稱患過度活躍症及人格分裂。
事件中被捕少年,曾自稱患過度活躍症及人格分裂。
毀墳風波惹激憤 東呼即應探討成因
殿堂級樂隊Beyond已故主音黃家駒的墳墓在上周日(19日)遭大肆破壞,疑涉事的一名少年及其友人事後因刑事毀壞而被捕。相關的破壞墳墓片段在網上瘋傳,除了惹起公憤之餘,更令人關注「博出位」谷流量的行為。《東呼即應》邀請專家分析,自我形象較低落人士希望得到關注,因而通過網上行為或譁眾取寵的方式以獲認同感。專家指,每有暴力事件發生,社會大眾都會慣用「精神病」作為唯一成因,恐加深公眾對精神病的偏見和誤解,令患者更不願求助,拖慢康復進程。
目前涉嫌破壞黃家駒墳墓的15歲少年及另一名23歲男子,已因涉及刑事毀壞被捕及被檢控,初步調查顯示,懷疑有人為了在網上「博收視」、「谷流量」引人注意而犯案,案件押後至下月25日再訊。今次事件除了引起公憤,更令人關注有人「博出位」吸讚的現象。康和互助社聯會中心主任鄒長順表示,的確有人犯法後自稱精神病,可能或想藉此增加脫罪機會;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每有暴力事件發生,社會大眾均習慣用「精神病」作為唯一成因,或當成一個合理解釋,兩類事件都會加深公眾人士對精神病的偏見和誤解,令復原人士感到很大壓力及負面影響,甚至當他們有需要時,更會因怕被別人知道其身份而不敢求助。
恐加深對精神健康誤解
鄒長順指,有數字和研究顯示,精神病患者比平常人出現暴力行為的機率低很多,社會應更理性批判每一宗事件背後的成因,而非單單用精神病作為唯一解釋;就算涉事人患精神病,也難以完全肯定是由精神病引起,可能是受到家庭狀況、不同經濟壓力、工作問題、愛情或人際關係等影響。
被捕少年過往也經常在社交平台上載出位影片,亦曾拍片聲稱患注意力缺乏過動異常症(ADHD,俗稱過度活躍症)及人格分裂等,惹來極大爭議。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萬家輝表示,ADHD包括3種不同狀況,第一是不專注、第二是過動、第三是衝動型,有時會於患者身上一同出現、有時則會個別出現。
盼藉網上行為獲取認同
萬家輝指的確有個別患者,會因而可能作出騷擾他人的行為,但整體是因人而異,與該病本身無關,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亦不會因自身疾病而作出騷擾他人的行為。治療方面,他表示現時已有很多相關藥物,亦有很多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均可以幫助患者。
對於催谷網上流量的現象,萬家輝表示心理學上有多種解釋,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自我形象,若一個人的自我形象比較低落,則很多時候都需要認可或關顧、關注,令自我形象好轉,會覺得比較放心、舒服;另一個是認同感,愈想有認同,就愈希望藉通過網上行為或譁眾取寵的方式,得到別人的認可。
根據醫管局資料,2023/24年度精神科門診共有51,372個預約新症,緊急新症平均輪候時間需要一星期,穩定新症最長更需要輪候81至99個星期,而這些數字,還未反映隱藏社區的精神病患者。
在公立醫院醫護人手短缺之下,醫管局精神科醫患比例更是嚴重失衡,平均一名醫生要面對761名患者,情況極不理想,診症時間難免被壓縮,不但病人難以深入交代其病徵及情緒困擾等,醫生想準確掌握病情亦有難度,更可能會有走漏嚴重個案的危機。
港府口口聲聲對精神健康重視,但為患者提供的服務實在捉襟見肘,當局除了要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亦應向照顧他們的家人給予關愛和支援,紓緩照顧者壓力;更要加強對公眾教育,加深市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消除歧視,以免令患者因負面標籤,而不敢求助及就醫。
疑涉事的一名少年事後因刑事毀壞而被捕。疑涉事的一名少年事後因刑事毀壞而被捕。
疑涉事的一名少年事後因刑事毀壞而被捕。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